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形式: 古风

翻译

胡人把马鞍和马视为家,狩猎是他们的习俗。
泉水甘甜草木丰美,但时常迁移,鸟兽惊慌逃窜竞相追逐。
是谁让汉家女子嫁给胡儿,风沙虽无情,她容貌如玉。
身处异乡遇不到同胞,骑在马上独自创作思乡曲。
她弹奏琵琶,又改用拨弦,胡人也倾听感叹。
美貌的她流落在天涯,琵琶声却传回了汉家。
汉宫中争着学习她的新曲,遗憾之情深重,乐曲更加悲苦。
纤细的手指在闺房中练就技艺,琵琶琴艺精湛不愿离开。
她不懂黄沙漫漫的边塞之路,怎知这琴声能令人肝肠寸断。

注释

胡人:指游牧民族。
鞍马:马鞍和马。
射猎:狩猎。
泉甘:泉水甘甜。
草美:草木丰美。
常处:固定的地方。
汉女:汉族女子。
胡儿:胡人男子。
貌如玉:容貌如玉般美丽。
中国人:汉人同胞。
马上:骑在马上。
推手:弹奏琵琶的动作。
却手琶:改用拨弦。
咨嗟:叹息。
玉颜:美丽的容颜。
遗恨:遗憾。
声更苦:音乐更显悲苦。
洞房:闺房。
不下堂:不愿离开闺房。
黄云出塞路:边塞之路。
断肠:使人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胡人的游牧生活和他们的习俗,以及与汉家女子的婚姻。诗人通过"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展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而"谁将汉女嫁胡儿"则反映了民族间的交融。"风沙无情貌如玉"形象地刻画了胡女的美丽,尽管身处艰苦环境。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表达了胡女的思乡之情,她弹奏琵琶,旋律感人至深,"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琵琶声成为了她命运的象征,从胡地传回汉宫,触动了人们的心弦。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描述了汉宫中对胡音的接纳和对这位不幸女子的同情,"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进一步强调了她的才艺。然而,"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揭示了她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琵琶声所引发的离愁别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琵琶音乐为线索,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悲剧,以及音乐在情感传递中的力量。欧公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雁字成行,角声悲送。无端又作长安梦。

青衫小帽这回来,安仁两鬓秋霜重。

孤馆灯残,小楼钟动。马蹄踏破前村冻。

平生牵系为浮名,名垂万古知何用。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与玉泉长老

金銮来觅玉泉书,金玉相逢价倍殊。

到了不干藤蔓事,葫芦自去缠葫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酴醾

清明时节散天香,轻染鹅儿一抹黄。

最是风流堪赏处,美人取作浥罗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清明时节正稼芳。

形式: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