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诩对陈少参提出的停止采珠建议的深刻反思与赞美。诗中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官员应尽职责的思考。
首联“采珠为害可胜穷,谁沥丹诚达九重”开篇即点明了采珠活动带来的深重危害,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愿意为百姓利益奔走呼吁的官员的敬仰之情。这里的“九重”象征着朝廷的最高权力,诗人通过这一表述,强调了民间疾苦需要被高层关注的重要性。
颔联“已见地方遭水火,宁驱民命饱蛟龙”进一步揭示了采珠活动对地方造成的破坏,不仅使土地遭受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更让无辜的民众生命财产受损,而这些财富却滋养了贪婪的蛟龙(比喻统治者或权贵)。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不公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颈联“薇垣信有回天力,草野宁知曲突功”转而赞扬了那些有能力改变现状、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官员,如同古代传说中能够扭转乾坤的英雄。同时,也暗含了对未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灾难发生的官员的批评,表达了对预防性政策的重视。
尾联“如此医和堪活国,几多药裹肘囊中”以医和(古代传说中的神医)为例,强调了正确政策和措施对于国家兴盛的重要性。这里将“药裹”比喻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暗示了在官员的袖珍工具包中,应该装满能够救治国家、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民生福祉以及官员责任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