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翠菊》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以翠菊为题,描绘了其在露草中绽放的景象,以及它在晨光与雨滴中的美丽姿态。
首句“露草含英不待秋”,描绘了翠菊在露水滋润下,花朵含苞待放,似乎无需等待秋天的到来便已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这句诗巧妙地将翠菊与露水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夕餐谁疗屈生愁”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翠菊比作能够治愈心灵之愁的美食,暗示了翠菊不仅外在美丽,更具有内在的疗愈力量,能够抚慰人心。
“似从蓝水浮花出,几片青溪带雨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翠菊生长的环境和其随风摇曳的姿态。蓝水与青溪的背景,赋予了翠菊一种流动的生命力,而带雨的描绘则增添了其娇嫩与生机。
“倡女倩妆添晓钿,宫娥集翠想云裘。”这两句通过比喻,将翠菊与女性的装饰相联系,形象地展现了翠菊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如同女子的精致妆容和华丽服饰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最后,“幽芳未老嗟迟暮,欲见佳人可自由。”表达了对翠菊虽美却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渴望与佳人共享这份美好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翠菊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