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文学家徐铉所作,描绘了诗人在雨中游历时的情景。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
"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 这两句诗开篇便设定了一种神秘的氛围。"闻道" 表示诗人听说有某个地方的美丽景色,而"张晨盖" 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但这里更多地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存在,它吸引着诗人的注意力,使他在石首东徘徊不定,彷彿想象中那个神秘之地。
"浚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 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深度。"浚川" 指的是古代治理黄河的大工程,而"伯禹" 则是传说中的大禹,即夏禹王,他以治理洪水而著称。这里诗人用反面表达,强调眼前的景象并非历史上的壮观,但却有着不一样的美丽。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真实感受。"衣湿" 和 "冠欹" 描述了诗人因为长时间的行走而被雨水浸湿的情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今朝" 指的是诗人在雨中游历的现在,而 "复相见" 则是在这种环境下再次遇到朋友,或者说是再次感受到那种神秘而美好的存在。"疑是葛仙翁" 则充满了对传说中的仙人的向往,似乎诗人在这场雨中看到了超凡脱俗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