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大监雨中视决堤因堕水明日见于省中因戏之

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

浚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

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文学家徐铉所作,描绘了诗人在雨中游历时的情景。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

"闻道张晨盖,徘徊石首东。" 这两句诗开篇便设定了一种神秘的氛围。"闻道" 表示诗人听说有某个地方的美丽景色,而"张晨盖" 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但这里更多地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存在,它吸引着诗人的注意力,使他在石首东徘徊不定,彷彿想象中那个神秘之地。

"浚川非伯禹,落水异三公。" 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深度。"浚川" 指的是古代治理黄河的大工程,而"伯禹" 则是传说中的大禹,即夏禹王,他以治理洪水而著称。这里诗人用反面表达,强调眼前的景象并非历史上的壮观,但却有着不一样的美丽。

"衣湿仍愁雨,冠欹更怯风。"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真实感受。"衣湿" 和 "冠欹" 描述了诗人因为长时间的行走而被雨水浸湿的情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今朝复相见,疑是葛仙翁。"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今朝" 指的是诗人在雨中游历的现在,而 "复相见" 则是在这种环境下再次遇到朋友,或者说是再次感受到那种神秘而美好的存在。"疑是葛仙翁" 则充满了对传说中的仙人的向往,似乎诗人在这场雨中看到了超凡脱俗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表弟包颍见寄

常思帝里奉交亲,别后光阴屈指频。

兰佩却归纶阁下,荆枝犹寄楚江滨。

十程山水劳幽梦,满院烟花醉别人。

料得此生强健在,会须重赏昔年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贬官泰州出城作

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

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

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

惟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驿中七夕

七夕雨初霁,行人正忆家。

江天望河汉,水馆折莲花。

独坐凉何甚,微吟月易斜。

今年不乞巧,钝拙转堪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临石步港

埼岸随萦带,微风起细涟。

绿阴三月后,倒影乱峰前。

吹浪游鳞小,黏苔碎石圆。

会将腰下组,换取钓鱼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