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其三十八)

永明感奇征,微言自西竺。

后果摄往因,如环代相续。

楚英慕之诛,崔浩排之族。

姚秦炽之亡,周武熄之促。

趣舍同一途,畴能明罪福。

是以有漏因,智者了不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阙(其三十八)》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诗中以“永明感奇征”开篇,引出对佛法传播与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人通过列举楚英、崔浩、姚秦、周武等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探讨了人世间的因果报应和智者的处世态度。

“永明感奇征,微言自西竺。” 开篇即点明了佛教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背景,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后果摄往因,如环代相续。” 描述了因果循环的自然法则,如同链条一般,一环扣一环,不断延续。

“楚英慕之诛,崔浩排之族。” 通过楚英和崔浩的例子,展示了对佛教的不同态度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姚秦炽之亡,周武熄之促。” 进一步说明了佛教在不同历史时期遭遇的兴衰起伏。

“趣舍同一途,畴能明罪福。” 提出问题,探讨了人们在面对佛教时,无论是追求还是排斥,最终都遵循着相同的道路,那么谁又能真正明白罪与福的本质呢?

“是以有漏因,智者了不录。” 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智者的敬仰,认为真正的智者能够洞察世间一切,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避免落入因果循环的陷阱。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和道德伦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题阙(其三十九)

东都蔽阉宦,仪曜尽为腥。

八俊复三君,皦皦露其嬴。

林宗巧弥缝,遑遑竟无成。

太邱为包茹,嘿嘿以苟生。

鲸波挟衡飙,一苇安得争。

唯见黄叔度,鸿飞独冥冥。

形式: 古风

题阙(其四十)

孔明讨汉贼,祁山凡六出。

威惠等春膏,精诚贯秋日。

讴谣道相属,身死名不没。

阳都佐东主,举朝服明决。

如何反掌间,名身并遒灭。

即论新城挫,不掩徐塘伐。

成败遂低昂,千秋令中热。

形式: 古风

题阙(其四十一)

曹氏据七州,威力方盖世。

云长鼓偏师,一战挫其锐。

似忆白马围,欲徙铜驼避。

国贼碧眼儿,窃败乃公事。

昭烈与孔明,兹时诚失计。

三万黄头军,顺流下白帝。

退可伐贼谋,进当厚师继。

既蹶兴愤师,中原了无意。

竟令涪江水,酿作永安泪。

形式: 古风

题阙(其四十二)

文若本名家,志在匡社稷。

周览六合间,畴能托其迹。

降心事阿瞒,相与图僇力。

迅扫群雄尽,彼奸愈得职。

九锡从邺来,一死明夙昔。

宁如寄奴相,忧在后石画。

死犹擅元功,生不念王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