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应天寺昭净法华

出俗皆言为息机,性灵净僻似师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

溪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人们常说这是隐退生活,心灵纯净像老师那样稀少。
月落山前,夜晚吟诗完毕,我回到秋意浓厚的庭院讲经处。
溪边雾气笼罩窗户,灯光微弱,雪风吹过竹林,磬声轻细。
期待着在朝堂重逢,那时我应该已换上新的僧袍。

注释

出俗:脱离尘世。
皆言:人们常说。
息机:隐退生活,避开世俗纷扰。
性灵:心灵。
净僻:纯净、清静。
师稀:像老师那样的人很少见。
前山:山前。
月落:月亮落下。
夜吟:夜晚吟诗。
深院:深邃的庭院。
菊荒:菊花凋零。
秋讲归:秋天讲经归来。
溪雾:溪边的雾气。
锁窗:笼罩窗户。
灯焰短:灯光微弱。
雪风:下雪的寒风。
磬声:寺庙里的磬声。
微:轻细。
会期:期待的时刻。
双阙:朝廷的宫门。
重相见:再次相见。
旧衲衣:旧僧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衍的作品,名为《赠应天寺昭净法华》。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清高脱俗和深厚的佛学修养。

“出俗皆言为息机”一句表明世间万象皆可归于静止,不必追求外在的喧嚣与繁华。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中"息机"(即息心,息念)的理解和追求。

“性灵净僻似师稀”则形容诗人本性的清净孤独,与佛教中的高僧相似,显示出他对佛家清净之道的向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静坐夜晚,直到月亮落下,才结束自己的禅修。深院中的菊花随风摇曳,象征着佛法的高洁与孤独。

“溪雾锁窗灯焊短,雪风敲竹磬声微”则描绘了一种幽静的生活场景,溪水的雾气笼罩了窗户,油灯的光线微弱,外面的雪风吹过竹林,发出细小的声音,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表达了诗人与佛教高僧昭净法华约定好的再次相见之约,同时也提到了更换一件曾经穿过的旧袈裟,这里面的“旧衲衣”象征着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佛法修持的一种坚守。

总体来说,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佛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的宁静生活,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昭净法华的深厚情谊。

收录诗词(26)

杜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善诗,工书法,所写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世人推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 字:世昌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978年—1057年3月17日

相关古诗词

咏莲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宝林寺

中怀无绊外缘閒,深掩禅扉客到难。

胜景可曾飞锡去,好山多祇捲帘看。

昼升讲座天花落,夜步吟轩海月残。

今日逢师堪论道,归心愁思一时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编竹状玲珑,庭闱尽处中。

不由经纬力,安有卷舒功。

春昼曾妨燕,寒宵岂隔风。

都堂重献赋,明处忆牢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幽居即事

寂寂复寂寂,告老閒居日。

径草高于人,林鸟熟如客。

黄卷不释手,清风常满室。

内顾平生心,无过此时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