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山人

已得希夷旨趣深,平生踪迹任浮沉。

壶中景待和烟卧,海上山须带鹤寻。

月里一枝慵举手,人间万事肯关心。

出尘风骨凭谁识,且枕焦桐混世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赠吴山人》。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道家哲学的韵味。

首句“已得希夷旨趣深”,点明了隐士已经领悟到了道家的精髓,追求的是超脱世俗的境界。接下来的“平生踪迹任浮沉”则展现了他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不为外界所拘束。

“壶中景待和烟卧,海上山须带鹤寻”两句,运用了道家常用的隐喻手法,壶中之景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世界,而海上之山则代表了远方的追求。和烟卧、带鹤寻,分别描绘了隐士在自然中的悠闲生活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月里一枝慵举手,人间万事肯关心”这两句,通过对比月下的静谧与人间的纷扰,表达了隐士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即使面对复杂的人间事务,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出尘风骨凭谁识,且枕焦桐混世吟”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士的独特气质与超凡脱俗的追求。他或许不被世人所理解,但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以琴声作为与世隔绝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认同。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东溪僧听泉堂

诸方游遍归来晚,閒构虚堂赎世纷。

雷转空山动林叶,雪飞乱石溅溪云。

石桥旧处龙湫吼,漱玉曾看岳色分。

拄策眼高双耳瞆,上方白塔却亲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庄上人归云居

青锁晓开残雨上,烟鬟春解笑声中。

丛林今日犹雌伏,膺简当年是法雄。

露碗忆尝安乐味,锦笼曾著瑞香□。

何时玉钵青林下,与子婆娑小立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上元宿百丈

上元独宿寒岩寺,卧看篝灯映薄纱。

夜久雪猿啼岳顶,梦回清月在梅花。

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

却忆少年行乐处,软红香雾喷京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黄次山见寄

君诗清绝似沅湘,写妙宣心气味长。

地僻且为三径乐,才高真是万夫望。

随流我自分泾渭,赏骏谁能略牝黄。

自古丰城匿神物,斗牛应觉动光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