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北书屋观尹拜石谷画竹却赠

君之于颠得彷佛,拜石何曾具袍笏。

南官踪迹不可亲,海外相逢惊突兀。

作画不作灰堆山,谁从墨际窥孱颜。

赖有胸次竹千亩,筼筜谷落十指间。

于兹妙契琴书理,指下勾挑撇捺似。

山阴用意在笔先,柴桑解识无弦旨。

乃知画竹关天钧,槎枒露处宁非神。

不然挥洒偶游戏,津逮何以难其人。

谷言读书能医俗,坡言士俗缘无竹。

撑肠文字琅玕呈,那不运腕森寒玉。

炎方岁晏冰雪无,南荣日色莹清矑。

君也解衣一伸纸,横枝侧叶争奔趋。

是时观者皆叹息,机趣如斯罕曾得。

瓣香况为海岳庵,大皴染外此凭轼。

移时放笔忽喟然,我胡不自爱其颠。

画竹不已拇亦骈,会当三复南华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朱景英所作,名为《研北书屋观尹拜石谷画竹却赠》。诗中描绘了诗人朱景英在研北书屋观赏尹拜石谷所绘之竹的情景,并对尹拜石谷的画艺给予了高度赞赏。

诗中首先提到尹拜石谷的画作仿佛让观者身临其境,仿佛在拜石时并未穿戴官服和笏板,暗示其画作生动逼真。接着,诗人描述了尹拜石谷的足迹难以接近,但在海外相遇时,这种突然的惊喜感如同重逢老友。诗人进一步赞扬尹拜石谷的画技,指出其画竹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通过墨迹捕捉竹子的坚韧与力量。诗人还提到尹拜石谷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同竹林千亩,其画作中的竹子仿佛从十指间自然生长而出。

诗人继续赞美尹拜石谷的画作与音乐、书法之间的妙契,认为其笔下的竹子仿佛在演奏音乐,展现出深邃的意境。诗人提到,尹拜石谷在创作时似乎将注意力集中在笔法上,而苏东坡则认为士人应与竹相伴,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品格。诗人认为尹拜石谷的画作如同撑满文字的竹子,透露出一种冷峻而清新的气质。尽管身处炎热之地,但尹拜石谷的画作如同冰雪般纯净,令人赞叹。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尹拜石谷画作的深刻感受,认为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竹子的形态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甚至表示,自己愿意反复品味这些画作,以期获得更多的启示。整首诗通过对尹拜石谷画作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收录诗词(225)

朱景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梅冶,晚号研北翁。乾隆十五年解元。历任宁德知县,台湾鹿耳门同知,北路理番同知。工汉隶。尝纂修《沅州府志》。有《海东日札》、《畬经堂集》、《研北诗馀》

  • 字:幼芝
  • 籍贯:湖南武陵

相关古诗词

寒夜拜石过别新知可念作此

风雨禾中路,冰霜节后经。

朅来犹梦寐,相识岂飘零。

李白诗无敌,成连棹不停。

岁寒尊酒共,应惜一灯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腊夜

残腊殊方似早秋,宵分只觉露光浮。

月当弦上凉侵户,风为帘回响动钩。

灯火趣佳仍竹屋,沅湘波远更沧洲。

梅花何限天涯思,却触虫声咏四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伯卿官新成奉题,四章(其一)

古言国宅即官衙,称意经营宦亦家。

万里代云高雁断,十年海雨野鸥赊。

得来清气归兰席,取次春风讯楝花。

好在诛茅庾开府,不教邱壑废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伯卿官新成奉题,四章(其二)

攒罗画戟与油幢,轩闼重新占此邦。

为护印床花绕径,好安研席树当窗。

分题静数迟迟漏,促坐徐倾浅浅缸。

诗酒如君合驱使,胜情还擅境无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