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篆泪,弹与征鸿。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翻译

五更时分一阵凉风从帘外吹进,把我从梦中惊醒过来。想要重新登上画楼却不知道能与谁同行?记得当年无聊的用玉钗拨弄香火,如今宝篆香已经燃烧殆尽。
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腾腾烟雾缭绕。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人还在半醒半醉中。罗襦襟前还留着国破夫亡的的泪水,抚去这些把它们交付给远飞的大雁。

注释

画楼:华丽的楼阁。
拨火:因为篆香燃过后成香灰,必须拨除香灰避免断了火路。
宝篆:即篆香,一种香屑萦回象篆文一样的香。
黄庭坚《画堂春》:“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紫金峰:即钟山,在今南京中山门外。
雨润烟浓:是指水蒸汽腾腾,雾气浓郁。
罗襟:意指罗襦的前襟。
弹:挥洒。
征鸿:即大雁。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其中充满了对往昔时光和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哀伤。诗中“帘外五更风”一句,描绘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夜晚场景,五更即是夜间分为五段时间中的最后一更,即接近黎明时分,这个时候的风,是如此的清冷与孤寂。"吹梦无踪"则暗示了往日美好的梦想和记忆随着风而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画楼重上与谁同"一句,词人提及的是重新攀登那座装饰华丽的楼阁,但如今却是独自一人。这里的“画楼”不仅仅是建筑物,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记忆的地方。而“与谁同”则显露出词人的孤单与寂寞,彷佛在询问自己,如今在这座曾经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地方,与谁一同回味过往。

"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中,“玉钗”指的是古代女子的装饰品,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词人的美丽和高贵。而“斜拨火”则是对过去温馨场景的一种描写,可能是在冬日取暖时的情景。然而,如今这一切都成为空荡,宝篆(古代的炉具)也已经不再发出温暖的光与热。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句,词人在这里将视线转向远方,那座紫金峰,在雨水的滋润中变得更加迷蒙,而周遭的烟雾也随之变得浓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有着深深的情感寄托。

"一江春浪醉醒中",这句词通过“一江春浪”来形容春天的波涛,既有季节之转换,也隐含了词人内心情感的起伏。"醉醒中"则表现出一种迷离、不真实的情境,或许是词人希望借酒浊忘却往日情怀,但又不得不在清醒时刻面对现实。

最后,“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一句,"罗襟"指的是古代女子的衣领,这里象征着过去。"前日泪"则是词人对于往昔悲伤的流泪。"弹与征鸿"中,“征鸿”即是秋天大雁南飞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离别之情。这里的“弹”可能指的是词人在琴上弹奏出内心的哀伤,而这些哀伤如同那些离群索居的大雁一般,在空旷中回响着。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往昔时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李清照深沉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她在失落与孤独中的自我慰藉。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

今日□筵中。酒侣相逢。大家满满泛金钟。

自起自斟还自饮,一笑春风。传与主人翁。

权且饶侬。侬今沈醉眼朦胧。

此酒可怜无伴饮,付与诸公。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海棠春

晓莺窗外啼春晓。睡未足、把人惊觉。

翠被晓寒轻,宝篆沈烟袅。宿酲未解,双娥报道。

别院笙歌宴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形式: 词牌: 海棠春

烛影摇红

乳燕穿帘,乱莺啼树清明近。

隔帘时度柳花飞,犹觉寒成阵。长记眉峰偷隐。

脸桃红、难藏酒晕。背人微笑,半亸鸾钗,轻笼蝉鬓。

别久啼多,眼应不似当时俊。

满园珠翠逞春娇,没个他风韵。若见宾鸿试问。

待相将、彩笺寄恨。几时得见,斗草归来,双鸳微润。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点点飞香,见梅知道春心透。

怕寒不卷玉楼帘,羞与花同瘦。手捻青枝频嗅。

诮冷落、蔷薇金斗。翻惊绿鬓,不似芳姿,年年依旧。

才破凝酥,满园桃李看看又。

江南幽梦了无痕,啼晕残襟袖。鸳被有谁温绣。

怎敢更、十分殢酒。伴君独自,几个黄昏,月明时候。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