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初移古寺正南方,静是浮山远是庄。
人定犹行背街鼓,月高还去打僧房。
新诗欲写中朝满,旧卷常抄外国将。
闲出天门醉骑马,可怜蓬阁秘书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开篇"初移古寺正南方,静是浮山远是庄",诗人刚刚迁居到一座古老的寺庙之中,那里位置适中,环境宁静,四周有山环绕,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接着"人定犹行背街鼓,月高还去打僧房",即便是人们安定下来,但生活的节奏依旧,夜深时分,还能听见远处传来的击鼓声和近处寺庙中的木鱼声,这些都在描绘一种平和而又不失生动的生活场景。
第三句"月高还去打僧房"透露出诗人对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他似乎更倾向于这种环境来寻找心灵的寄托。下一句"新诗欲写中朝满,旧卷常抄外国将"表明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功底。他想要撰写关于中土(即中国)的诗篇,同时也经常翻阅有关外国将领的古籍,这不仅展现了他对国家历史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广博知识的渴望。
最后两句"闲出天门醉骑马, 可怜蓬阁秘书郎"则是诗人在闲暇时刻,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骑着马在天门(可能指京城或某座高耸的建筑物)附近游走,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知识和学问的敬仰之情。"可怜蓬阁秘书郎"则是对那些埋首囊中、默默为学术事业奋斗的人才表示同情与赞赏,"蓬阁"在这里指的是藏书的地方,而"秘书郎"则是专门负责这些珍贵文献的官员或学者。诗人感叹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学问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还反映了他对于文化、历史以及个人修养的追求与思考,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淡定的生活哲学。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
机锁恶徒狂寇尽,恩驱老将壮心生。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秋日梁王池阁好,新歌散入管弦声。
尽日吟诗坐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
僮眠冷榻朝犹卧,驴放秋田夜不归。
傍暖旋收红落叶,觉寒犹著旧生衣。
曲江池畔时时到,为爱鸬鹚雨后飞。
当欢须且欢,过后买应难。
岁去停灯守,花开把火看。
狂来欺酒浅,愁尽觉天宽。
次第头皆白,齐年人已残。
万事风吹过耳轮,贫儿活计亦曾闻。
偶逢新语书红叶,难得闲人话白云。
霜下野花浑著地,寒来溪鸟不成群。
病多体痛无心力,更被头边药气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