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到老才认识了陶渊明,梦中见到的仿佛是他的身影。一觉醒来觉得满腔幽恨,放下酒杯,想唱支歌,开口又停。我佩服你白发归隐面对西风,不堪忍受五斗米折腰宁愿归耕。夏天在北窗前高卧乘凉,秋天在东篱旁自醉自星。你的归隐又更深的意义含在其中,绝不仅只是逸致闲情。
我深信这位先哲并未死去,到今天仍是一身正气,凛然如生。我们虽然相隔古今却心事相同,志在高山流水有知音。即使今后我难免出来做官,但荣华富贵已无味可品。为什么隐居东山的谢安又要出仕?人们都说这是为了世上苍生。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
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渊明:即东晋诗人陶渊明。
参差:好像,仿佛。
觉来:醒来。
停觞不御:停杯不饮。
御:用,进,此处引申为饮。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
堪:忍受。
凛然:严肃,令人生畏的样子。
吾侪:我辈,我们。
高山流水:喻知音。
直饶:即使。
甚:是。
东山:指东晋大臣谢安,曾隐居东山。
何事:为什么。
苍生:黎民百姓。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和引用,表达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感慨。开篇“老来曾识渊明”点出词人晚年对陶渊明的仰慕,接着通过梦境中的相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共鸣。“觉来幽恨”四句,写词人醒来后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不愿再受束缚,渴望像陶渊明那样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白发西风”至“应别有、归来意”部分,进一步抒发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认为陶渊明即使曾经折腰为官,但最终选择归隐,自有其深意。“须信此翁未死”至“高山流水”,词人感叹陶渊明的精神犹在,他的志向与情怀如同高山流水般永恒,暗示自己也有相似的心事。

“富贵他年”至“为苍生起”,词人反思自己的富贵追求,即使将来免不了世俗的富贵,也觉得无趣。最后以疑问句“甚东山何事”收束,借陶渊明当年辞官归隐之事,质问为何要为了所谓的“苍生”而放弃个人的理想和自由。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陶渊明的形象,寄寓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展现了辛弃疾深沉的人生感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其二)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寿南涧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

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

兰佩空芳,蛾眉谁妒,无言搔首。

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

依然盛事,貂蝉前后,凤麟飞走。

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

待从公,痛饮八千馀岁,伴庄椿寿。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一)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调歌头(其八)即席和金华杜仲高韵,并寿诸友,惟釂乃佳耳

万事一杯酒,长叹复长歌。

杜陵有客,刚赋云外筑婆娑。

须信功名儿辈,谁识年来心事,古井不生波。

种种看余发,积雪就中多。二三子,问丹桂,倩素娥。

平生萤雪,男儿无奈五车何。

看取长安得意,莫恨春风看尽,花柳自蹉跎。

今夕且欢笑,明月镜新磨。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六)和德和上南涧韵

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青毡剑履旧物,玉立侍天颜。

莫怪新来白发,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南涧旧活计,猿鹤且相安。歌秦缶,宝康瓠,世皆然。

不知清庙钟磬,零落有谁编。

堪笑行藏用舍,试问山林钟鼎,底事有亏全。

再拜荷公赐,双鹤一千年。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