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长安谭损之遐观阁

乾坤一浩荡,小智自窘拘。

低徊裈中虱,龌龊辕下驹。

达人独矫首,抗志在八区。

归来绕荒径,所喜觉迷途。

时读穆满传,乍观山海图。

林木净交荫,所见与道俱。

谁能远羁宦,五斗一丈夫。

筑阁者谁子,无乃柴桑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人生、社会以及个人追求的深刻思考。诗人葛胜仲通过对比“乾坤”与“小智”,揭示了宏大与狭隘之间的巨大差异。乾坤象征着广阔无垠的世界和宇宙,而小智则代表了个人的局限和束缚。这种对比强调了个人认知的局限性,以及超越自我限制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运用了“裈中虱”和“辕下驹”的形象,进一步阐述了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渺小和被束缚的状态。这些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人在社会规则和传统观念下的被动和受限,暗示了寻求自由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必要性。

“达人独矫首,抗志在八区。”这句诗表达了真正有见识、有远见的人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他们的志向和追求超越了个人的小圈子,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这里,“八区”可能象征着世界的各个角落或人生的各个方面,强调了达人的视野和胸怀的宽广。

“归来绕荒径,所喜觉迷途。”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回归自然,绕行于荒径之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静,暗示了在喧嚣尘世中寻找到心灵归宿的过程。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时读穆满传,乍观山海图。”这两句诗表明诗人通过阅读历史和地理书籍,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古代智慧和自然奇观的欣赏。穆满传可能指的是关于古代帝王穆满的传说,山海图则是指描绘奇异山水的画作,两者都寓意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林木净交荫,所见与道俱。”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林木之间相互遮蔽,形成一片清凉的荫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之道的和谐共处。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道德原则或是宇宙真理,强调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体与世界、自然与社会、内心与外在的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自由、智慧、自然和内在平和的追求,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保持独立思考和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723)

葛胜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字:鲁卿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072~114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张宏道劝释奠致斋

斋居屏尘务,况复儒宫清。

木落必粪本,祭菜敢不诚。

瑚簋见三代,错落罗两楹。

骨冷破梦境,虚窗坐黎明。

祠官趣盥颒,珊然环佩声。

巍巍素王像,视若四海营。

当时杏坛士,与享彯华缨。

乐教属昭代,弟子陈歌笙。

端如从陈蔡,琴舞纷纵横。

元功流万祀,德大遍诸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次韵卢行之知原见赠

元丰诗礼将,勋略传万口。

长城国西陲,寄托十年久。

折箠笞黠羌,游魂屡穷走。

羊公缓裘带,李广静刁斗。

黑头已青云,日昃笑击缶。

阴功与忠谏,二俱宜有后。

绳绳丈夫子,茂宰最称首。

不裁犹能裁,应有既尽有。

丘坟三十车,习复不置手。

尚友千载人,岂论骨已朽。

芳兰秀深林,嘉芑就菑亩。

宜为数旬客,顾作三日妇。

行闻尺一来,内阁延枚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次韵季明

我生任飘荡,所向如虚舟。

谁能涉险难,入此正急流。

行止两无累,自遂逍遥游。

巉路岂不佳,夙意非所留。

迎亲四门馆,登道初麦秋。

政喜寝门近,敢言征路悠。

山阳雨连月,平陆不可求。

居将杂蛙黾,渚不辨马牛。

淮湖共瀰漫,以为行者忧。

今朝好风色,歌笑轻阳侯。

红鳞上圉圉,可以供殽羞。

便呼拍浮船,甘味苴两头。

坐待缺月挂,玉斧亦可修。

酩酊聊自彊,淹速非人谋。

数程次京国,犹待半蓐收。

相从共蒲酒,赖有嵇阮俦。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再和示季明

剑不用置履,柏非可为舟。

古来倜傥士,渠肯甘凡流。

君材早迈往,华问驰交游。

高文笔如扫,隽辨舌不留。

白黑自了了,皮里藏阳秋。

拥卷得渊旨,奋辞祛缪悠。

身虽不求人,政自人所求。

恢恢有馀刃,所见无全牛。

亨衢恐不免,位遇岂足忧。

初官三语掾,审克裨藩侯。

退公丰暇裕,问学日益羞。

行为孔独诵,端以贾长头。

嗟余过立境,没没谢蕴修。

广文一饭足,其他非所谋。

胜境定时访,良书亦可收。

但恐与君别,无复往朋俦。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