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六)

登楼不见海,朝夕望海气。

鸥飞能转迟,始觉海已至。

凭高目难穷,胸次必小异。

心知鸥所乐,造物靳我翅。

柳州慕为鹘,毛翮有仁义。

泰清果忘饥,恶世良可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大海的情景。首句“登楼不见海”表达了诗人起初未能直接看到海的遗憾,然而他日复一日地凝望,鸥鸟飞翔的轨迹逐渐让他感觉到大海的存在。“鸥飞能转迟,始觉海已至”通过细腻观察,诗人察觉到海的临近,暗示了他对大海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凭高目难穷,胸次必小异”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心境也随之变化,对世界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无法像海鸥那样自由翱翔,但内心深处渴望体验鸥鸟的快乐。

“心知鸥所乐,造物靳我翅”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局限的自嘲,同时也暗含对自然法则的感慨,感叹造物主没有赋予他像鹘(一种猛禽)那样的翅膀,使他在恶劣世道中有所依靠。

最后两句,“柳州慕为鹘,毛翮有仁义。泰清果忘饥,恶世良可弃”表达了诗人羡慕鹘的坚韧与仁义,希望在困境中保持高尚情操。他想象在清平世界中忘却饥饿,在污浊世间则选择放弃,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楼望海为线索,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七)

落日已将尽,斜照气万千。

群鸦弄馀景,翻飞忽蔽天。

光燄何遽收,沈沈成暮烟。

微禽亦知警,归思茫无边。

逝者固如斯,一鬨偶当前。

坡公观不变,我意方留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杂诗(其八)

秋草雁来红,斓斑幻奇彩。

朱黄色独明,百卉殊不逮。

丹枫与乌桕,经霜叶亦改。

西风万物老,绚烂意何在。

壮夫迫迟暮,才进有馀慨。

草木竞一时,后凋须我辈。

形式: 古风

高颖生环翠楼诗其大父弃官归养,筑楼藏书

有书谁能读,有楼谁能居?

君家百尺楼,兼藏万卷书。

当时有哲人,弃官赋归欤。

抱书阅四朝,高行惊里闾。

与楼两峥嵘,始知德不孤。

闻君述祖德,感时还嗟吁。

乱世能自免,保家惟业儒。

此书与此楼,皎然无所污。

太息贤公孙,洁身真吾徒。

形式: 古风

恭题御书为刘徵如京卿作

服衣若干尺,已能为正书。

冲龄婴世乱,举国负此孤。

逆竖不足言,满朝无士夫。

汗颜虽感旧,大义当骈诛。

刘卿藏数纸,每观涕与俱。

时流自谓黠,匿笑嗤其迂。

狂夫閒处看,冤愤空张须。

未敢颂天纵,妄同诸臣谀。

何年从少康,重来收桑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