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渡二首(其二)

何不中流架石梁,教人来往涉康庄。

丈夫欲补乾坤缺,薄暮朝朝自忖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待渡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顾惇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补天济世的崇高理想与自我反思的精神追求。

首句“何不中流架石梁”,诗人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一个大胆设想:为何不在江河之中搭建石桥,方便人们通行?这不仅体现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也蕴含着一种创新精神和解决困难的决心。

次句“教人来往涉康庄”,进一步阐述了架桥的目的——让人们能够自由往来于两岸,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里,“康庄”既指宽阔的道路,也暗喻着通往幸福生活的坦途。

第三句“丈夫欲补乾坤缺”,诗人将自己比作“丈夫”,表达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里的“乾坤缺”比喻天地间存在的各种缺陷或不公,诗人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些缺失,体现出一种积极入世、勇于担当的精神。

最后一句“薄暮朝朝自忖量”,则展现了诗人日常的自我反省与思考。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他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行为与思想,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责任。这句话揭示了诗人不仅有远大的抱负,更有脚踏实地、持续努力的实践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构建一个具体的场景——架桥,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于社会进步、个人责任以及自我反思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实践态度。

收录诗词(2)

顾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览古

火生而有光,用光在得薪。

人生而有才,用才在识真。

至哉孙登言,典午第一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夜泊荡口早访华星紫,星紫先有诗酬韵

昨过鹅肫一问津,湾湾绿浦月沦沦。

风吟白露苍葭远,水宿鸥盟雁序新。

五夜星河难向晓,数家老寿莫言贫。

谓余不是柴桑客,何似山中送酒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公路浦夜泊与松友饮

天涯踪迹付觥筹,支枕篷窗倦即休。

旅雁数声千里梦,残梅半树五更愁。

地传公路犹名浦,人到清淮一系舟。

多少金钱靡费处,谁将全力奠中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春郊口占

连门芳草绿离离,几曲春波漾酒旗。

行过小桥风乍起,看他红雨打黄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