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又

玉案花芬,金炉香袅,桐阴竹径纵横。

罗样仙云,纤纤微月光生。

此心已是沾泥絮,奈抛开、欲罢难平。太零丁。

露电光阴,转眼浮萍。

谢庭冷落归何处,念膝前婉顺,每出真诚。

天杳瑶台,倩谁传语衷情。

残更远听声声碎,入纱帏、梦也无成。最堪惊。

泪结衷肠,双鬓星星。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词,由清代词人许禧身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幽远。

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纷扰与挣扎。首句“玉案花芬,金炉香袅,桐阴竹径纵横”,以自然景物的静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罗样仙云,纤纤微月光生”两句,通过仙云与微月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感。

“此心已是沾泥絮,奈抛开、欲罢难平”两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束缚,难以摆脱。“太零丁。露电光阴,转眼浮萍”则以露水易干、光阴如流、浮萍随波逐流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谢庭冷落归何处,念膝前婉顺,每出真诚”几句,词人回忆起往昔温馨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天杳瑶台,倩谁传语衷情”则表达了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无奈与孤独,似乎找不到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

“残更远听声声碎,入纱帏、梦也无成”两句,通过深夜的寂静与破碎的声音,以及无法实现的梦境,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孤独与失落感。“最堪惊。泪结衷肠,双鬓星星”结尾,词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泪眼朦胧中,两鬓已斑白。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02)

许禧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梦女持卷问字,以此绘合家欢记之,即题此图

曲栏杆畔。玉立浑忘倦。风采依然窥笑面。

凉透梧桐庭院。视他孺慕依依。承欢膝下牵衣。

蕉叶半窗月影,落花满地声稀。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

人生无定。幻境如泡影。碌碌红尘终未冷。

何日黄粱梦醒。连朝阴雨溟濛。凄凉况味谁同。

只剩一身憔悴,脸儿那得春风。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

彩毫留影。态若閒云静。手把一篇奇字问。

权当合家欢庆。如生玉色温文。何其青鸟无痕。

只道仙凡可转,终朝面壁消魂。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忆江南.补题含真仙影图

瑶台境,何故速归真。

隐约群仙珠幕卷,含愁娇女色增颦。哽咽梦初温。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