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如今八月九月时,吟翁还爱黄菊篱。

及见清风杨柳枝,时时对柳呼酒卮。

头颅半秃牙齿稀,村田未去寻牛衣。

为唱骊驹不及时,主人先道无庸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诗人徐积在秋日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如今八月九月时”,点明了时间背景,正值秋季,天气转凉,万物开始凋零,但正是这样的时节,更显出大自然的静美与深沉。接着,“吟翁还爱黄菊篱”一句,诗人以“黄菊篱”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生机,表达了他对这一季节的喜爱之情。菊花虽在秋风中摇曳,却依然绽放,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这也映射出诗人面对岁月流逝,依然保持乐观与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及见清风杨柳枝,时时对柳呼酒卮”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清风拂过,杨柳轻摆,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他不仅欣赏自然之美,还会在这样的时刻饮酒作乐,体现了他在生活中寻找乐趣与诗意的精神追求。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头颅半秃牙齿稀,村田未去寻牛衣”,诗人以自己的衰老形象自喻,暗示岁月不饶人,青春不再。尽管如此,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珍惜当下,不愿轻易离去,正如他“为唱骊驹不及时,主人先道无庸归”的话语所表达的,即使知道终将别离,他也愿意在这一刻尽情歌唱,享受与自然、与生活的每一次相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秋日田园生活的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梦中作

诗翁吟袖忽翩然,使脱红尘腾紫烟。

一身病骨如生翅,两道银河不用船。

奔星相随趁明月,鸣鸾引去追飞仙。

琅玕树下夜宴起,云童为汲瑶山水。

仍遣诗筒寄阆风,诗筒落下烟霞中。

人閒知是吟哦翁,举头齐望青冥空。

形式: 古风

谁何哭

谁何哭,哀且危。白头母,朱颜儿。

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架上有儿书,箧中有儿衣。

儿声不复闻,儿貌不复窥。谁何哭,哀复哀。

肠未绝,心先摧。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

朝看他人儿,暮看他人子。

一日一夜閒,十生九复死。

君不见昨夜人静黄昏时,含辛抱痛无人知。

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

形式: 古风

客去

客去即吟诗,吟诗即饮酒。

时时进一杯,往往积成斗。

贪忆洛阳花,忘却江头柳。

借问别离客,得似寻常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杨柳枝

杨柳杨柳复杨柳,舞罢青衫困垂手。

相如病思最多情,沈约才清更酣酒。

君看好鸟鸣枝閒,日与春风问安否。

清明前后峭寒时,好把香绵閒抖擞。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