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吏部请急归吴称寿封君太宜人

水镜清光满蓟门,庭闱双映一寒温。

角巾入洛名元重,裘褐依梁道并尊。

白首更偕吴市隐,青云再奉汉宫恩。

还朝益妙题才术,湖海微言可具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郭吏部请急归吴称寿封君太宜人》。诗中描绘了一位郭姓吏部官员在官场与家庭之间寻求平衡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于家乡和家族的深厚情感。

首联“水镜清光满蓟门,庭闱双映一寒温”,以“水镜”比喻清澈明亮的水面,象征着郭吏部的清正廉洁和光明磊落。蓟门,这里指代官府所在地,暗示其官职所在。庭闱双映一寒温,则是说在官场与家中,他都能保持温暖和谐的关系,展现出他在公务与家庭生活中的双重角色。

颔联“角巾入洛名元重,裘褐依梁道并尊”,描述了郭吏部在洛阳为官时的名声与地位,以及他坚守道德原则,即使穿着简朴(裘褐),也与梁国的道义并重,体现了他的高尚人格和坚定信念。

颈联“白首更偕吴市隐,青云再奉汉宫恩”,表达了郭吏部晚年选择回归故乡,与吴地的隐士一同生活,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同时,他也再次受到朝廷的恩宠,展现了他一生的荣耀与成就。

尾联“还朝益妙题才术,湖海微言可具论”,则点明了郭吏部虽已归隐,但其智慧与才华并未消逝,他依然能以深邃的见解和精妙的文笔,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刻的思考与论述,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学者的持续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郭吏部在官场与家庭、荣誉与隐逸之间的复杂情感与抉择,同时也赞美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武太常贞母太常是遗腹子

令子清标领太常,持衡东省旧为郎。

才因藻镜知秋水,胎本明珠产夜光。

天上旌旂悬日月,人间竹帛映冰霜。

虽然燕赵多奇士,已让高风在北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戏拟王安人称寿郭相国相国尝为庐江别驾

南山高唱入新题,曲罢蛾眉玉碗齐。

秦史自偕嬴氏女,庐江谁忆仲卿妻。

双飞青鸟披云下,并蒂蟠桃带雪携。

何必千金称上寿,嫣然一笑醉如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秋前夜过昆山寄仲蔚时元美兄弟俱就徵车

有客中原回白头,怀人千里命扁舟。

吴门山色元非雨,娄子江声似是秋。

二友雁行堪入洛,惟君龙卧不依刘。

也知倾盖须臾事,一日椷书即旧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上朱大司空(其一)

重华冀北再开天,益佐山林涉大川。

四岳受成方贡日,三边仰给县官年。

黄金不及堤形壮,白马长随练影悬。

转自流言能悟主,老臣知遇两朝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