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寺小溪茶宴怀院中诸公

喜从林下会,还忆府中贤。

石门云路里,花宫玉笥前。

日移侵岸竹,溪引出山泉。

猿饮无人处,琴听浅溜边。

黄粱谁共饭,香茗忆同煎。

暂与真僧对,遥知静者便。

清言皆亹亹,佳句又翩翩。

竟日怀君子,沉吟对暮天。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云门寺小溪边举行的茶宴,诗人严维与友人相聚,回忆往昔府中的贤士,表达了对真僧和静者的向往之情。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如云路、花宫、玉笥、岸竹、山泉、猿饮之地等,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喜从林下会”,开篇即点明了聚会的地点在幽静的林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接下来,“还忆府中贤”则转而回忆起过去与府中贤士共度的美好时光,流露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

“石门云路里,花宫玉笥前”,描绘了聚会地点的壮丽景象,石门、云路、花宫、玉笥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日移侵岸竹,溪引出山泉”,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竹影随日移而变化,溪水自山中流出,生动地展现了时间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猿饮无人处,琴听浅溜边”,通过猿猴饮水的场景和弹琴于溪边的情景,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黄粱谁共饭,香茗忆同煎”,通过与友人共同享用美食和品茗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暂与真僧对,遥知静者便”,表达了诗人与真僧交谈的愉悦,以及对静者(可能指隐居或修行之人)的敬仰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层面交流的重视。

“清言皆亹亹,佳句又翩翩”,称赞了交谈内容的丰富和语言的优美,体现了诗人对智慧与艺术的追求。

“竟日怀君子,沉吟对暮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对落日时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美景中聚会的场景,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友情的珍视、对精神交流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70)

严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 字:正文
  • 籍贯:越州(今绍兴)
  • 生卒年:742—756

相关古诗词

征镜湖故事

将寻炼练药井,更逐卖樵风。

刻石秦山上,探书禹穴中。

溪边寻五老,桥上觅双童。

梅市西陵近,兰亭上道通。

雷门惊鹤去,射的验年丰。

古寺思王令,孤潭忆谢公。

帆开岩上石,剑出浦间铜。

兴里还寻戴,东山更向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秋日宴严长史宅

北客来江外,秋山到越中。

故交多此见,清兴复能同。

落木秦山近,衡门镜水通。

檐前苔绕砌,篱下菊成丛。

泫泫花承露,泠泠叶动风。

卷帘看彩翠,对酒命丝桐。

戊日辞巢燕,商天向浦鸿。

骞开通细雨,笑语望秋空。

懒竹霜天绿,残花醉里红。

客游惊落叶,更使恨风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严氏园林

策杖山横绿野,乘舟水入衡门。

客来多从业县,僧去还指烟村。

春韭青青耐剪,香粳日日宜飧。

自愧薄沾冠冕,何如乐在丘园。

鸟散纷纷花落,人行处处苔痕。

水池偏多白鹭,畦隔半是芳荪。

柳径共知归郭,暮云谁使当轩。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

柏梁体状云门山物

幡竿映水出蒲樯。榴花向阳临镜妆。

子规一声猿断肠。残云入户起炉香。

晴虹夭矫架危梁。轻萝缥缈挂霓裳。

月临影殿玉毫光。粉带新篁白简霜。

玲珑珠缀鱼网张。高枝反舌巧如簧。

风摇宝铎佩锵锵。古松拥肿悬如囊。

雨垂珠箔映回廊。蔷薇绿刺半缄长。

五粒松英大麦芒。古藤蚴蟉毒龙骧。

深林怪石猛虎藏。古碑勒字棋局方。

山僧行道鸿雁行。亭亭孤笋绿沉枪。

蜂窠倒挂枯莲房。燃灯幽殿星煌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