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体状云门山物

幡竿映水出蒲樯。榴花向阳临镜妆。

子规一声猿断肠。残云入户起炉香。

晴虹夭矫架危梁。轻萝缥缈挂霓裳。

月临影殿玉毫光。粉带新篁白简霜。

玲珑珠缀鱼网张。高枝反舌巧如簧。

风摇宝铎佩锵锵。古松拥肿悬如囊。

雨垂珠箔映回廊。蔷薇绿刺半缄长。

五粒松英大麦芒。古藤蚴蟉毒龙骧。

深林怪石猛虎藏。古碑勒字棋局方。

山僧行道鸿雁行。亭亭孤笋绿沉枪。

蜂窠倒挂枯莲房。燃灯幽殿星煌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云门山的壮丽景色与丰富物产,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开篇“幡竿映水出蒲樯”,以动态的画面展现山中景象,水波映照着幡竿与蒲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接着,“榴花向阳临镜妆”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石榴花在阳光下如同精心打扮的女子,形象生动。

“子规一声猿断肠”则通过声音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哀愁的情绪,子规鸟的啼声与远处的猿鸣交织在一起,触动人心。接下来,“残云入户起炉香”将视线从自然转向了人间,云雾仿佛走进了屋内,带来了炉火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场景。

“晴虹夭矫架危梁”描绘了彩虹横跨于险峻的桥梁之上,展现出自然界的壮美与力量。“轻萝缥缈挂霓裳”则以轻盈的藤蔓挂满衣裳的形象,表现了自然界的轻柔与飘逸。

“月临影殿玉毫光”将月光比作玉毫,照亮了宫殿的影子,赋予了夜晚一种神圣而清冷的美感。“粉带新篁白简霜”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竹子在霜雪中的坚韧与美丽。

“玲珑珠缀鱼网张”描绘了珍珠点缀的渔网,既体现了自然的瑰丽,也寓意着生活的富足与希望。“高枝反舌巧如簧”则以拟人化手法,形容鸟儿的歌声婉转动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风摇宝铎佩锵锵”通过风声与金属碰撞的声音,展现了山中清风的悠扬与寺庙的庄严。“古松拥肿悬如囊”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古松的形态,仿佛是悬挂在空中的囊袋,充满了神秘感。

“雨垂珠箔映回廊”描绘了雨滴如珠帘般垂落,映照着回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湿润的氛围。“蔷薇绿刺半缄长”则以蔷薇的生长状态,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与美丽。

“五粒松英大麦芒”通过对比,强调了松树果实的独特与珍贵。“古藤蚴蟉毒龙骧”描绘了蜿蜒的古藤与凶猛的毒龙,展现了自然界的复杂与多样性。“深林怪石猛虎藏”则通过隐喻,表达了森林深处的神秘与危险。

“古碑勒字棋局方”描绘了古老的碑文,如同棋盘上的方格,记录着历史的痕迹。“山僧行道鸿雁行”则以山僧行走的队列,象征着修行者的坚定与和谐。“亭亭孤笋绿沉枪”描绘了挺拔的竹笋,如同绿色的长枪,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蜂窠倒挂枯莲房”以蜜蜂的巢穴倒挂在枯萎的莲花房上,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适应性。“燃灯幽殿星煌煌”则以灯火照亮的殿堂,与星空的璀璨相对应,展现了人类文明与宇宙的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云门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卷。

收录诗词(1)

秦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花岩寺松潭

山下花岩会,松间水积深。

晚荷交乱影,疏竹引轻阴。

云散千岩暮,风生万木吟。

循涯通妙理,步胜获幽寻。

望鸟知无迹,看猿欲学心。

浮荣指西景,微尚寄东岑。

待月开山合,闻钟出石林。

波文摇翠壁,蝉响续幽琴。

永日陪霜简,通宵听梵音。

机閒任情性,道胜等浮沉。

赏异方终古,佳游几度今。

自然轻执简,宁敢忘抽簪。

过见心皆妄,驱驰力未任。

从来谢公意,山水爱登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登法华寺最高顶忆院中诸公

身,心。城郭,山林。望处远,到时深。

云崖杳杳,烟树沉沉。啸侣时停策,探幽或抚琴。

鲍防得法小枝小叶,怀人如玉如金。

月色前庭清静观,梵声初夜海潮音。

思君子山深不可见,登高顶望远欲相寻。

何事归舟客兴棹不驶,君不见红莲绿荇沙禽。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颂黄陵断际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十二时歌(其一)

鸡鸣丑,愁见起来还漏逗。

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

裈无腰,裤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

比望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不唧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