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曲

吹箫来凤凰,弄玉偶箫史。

音声迭谐和,形体忽轩举。

彩云不复聚,华月照故址。

空遗千载名,流落无极止。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凤台曲》是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关于凤凰与箫声的神话故事。

开篇“吹箫来凤凰,弄玉偶箫史”,以“吹箫”这一传统意象引入,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凤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与尊贵;弄玉,相传为古代仙人之女,善吹箫,与丈夫萧史化为凤凰双飞,此处借以喻指箫声的美妙与高雅。这两句不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也暗示了故事中人物的非凡身份与命运。

接着,“音声迭谐和,形体忽轩举”,描述了凤凰与箫声之间的和谐共鸣,以及由此引发的神奇变化——“形体忽轩举”。这不仅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界的奇妙联系,也暗含了主人公们因音乐而获得超凡脱俗的力量或命运转变的寓意。

然而,好景不长,“彩云不复聚,华月照故址”,彩云散去,华月之下只剩下昔日的遗址,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美好事物终将消逝。

最后,“空遗千载名,流落无极止”,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在失落的感慨。尽管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将归于平静,留下的是后人对这段故事的追忆与传颂。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的世界,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时间与美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公莫舞

公莫舞,公莫舞。剑光翕赫,衣袖屡举。

上摩头颅下足跗,前迎后送随仰偻。

挥霍星辰激风雨。庄不停,伯不语。

白蛇中断夜哭妪,五色龙文气如许。

两虎自为雠,秦鹿去无所。鸿门一时公莫舞。

形式: 乐府曲辞

独漉篇

独漉独漉,水清泥浊。清犹可濯,浊则云涸。

鸿雁随阳,载居载翔。不辑于行,而竞稻粱。

朱弦清琴,轸玉徽金。逖矣同心,空此好音。

龙剑之合,精光辉熙。试而无施,不如睽离。

寥寥旷野,以腊以春。有来斯亲,孰知其人。

形式: 乐府曲辞

淮南王篇

淮南王,好长生。秘书充栋,方士盈庭。

丹符断玉籍,左道迷中行。

刀圭发狂疾,几杖遗深情。

形气不复完,云雨何由兴。

便便小山客,讳死誇飞升。

君不见桥山葬,轩辕浪说垂髯登。

衡阳亦同逝,无士不流声。至今犹慕淮南名。

形式: 乐府曲辞

平陵东

朝望平陵东,暮望平陵东。

松柏摧为薪,豺鼠化飞熊。

苍天不憖遗我公,我不能救将何从。

生人一何多,天道犹未终。旦复旦,平陵东。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