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禅师房

景色方妍媚,寻真出近郊。

宝香炉上爇,金磬佛前敲。

蔓草棱山径,晴云拂树梢。

支公禅寂处,时有鹤来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翻译

景色正美好,我来到近郊寻找真理。
在宝香炉中点燃香,佛前金磬响起诵经声。
蔓草覆盖着山路,晴朗的云朵轻拂树梢。
支公修行静寂的地方,时常有白鹤飞来筑巢。

注释

景色:指自然风光。
妍媚:美丽动人。
寻真:寻求真理或精神寄托。
近郊: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
宝香炉:装饰华丽的香炉。
爇:焚烧。
金磬:寺庙中的金属打击乐器。
佛前:在佛像前。
蔓草:蔓延生长的野草。
棱山径:山路崎岖不平。
晴云:晴朗天气下的云彩。
拂:轻轻擦过。
支公:东晋时期的高僧支遁的简称。
禅寂:佛教中的静修生活。
鹤来巢:白鹤在此筑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风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平静的意境。开篇“景色方妍媚”,立刻设定了一个美丽而迷人的自然画卷。"寻真出近郊"则透露出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渴望,通过接触大自然来寻找生命的真谛。

在第二句,“宝香炉上爇,金磬佛前敲”,诗人精细地描绘了寺庙中的生活场景。"宝香炉上爇",炉中焚烧着名贵香料,散发出淡雅的香气;"金磬佛前敲"则是僧侣们在佛像前击打清脆的声音,以此来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和专注。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神圣,也反映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第三句“蔓草棱山径,晴云拂树梢”,景色转向更为自然和野趣的一面。“蔓草”可能是指长满小路两旁的爬山虎或其他攀缘植物,而“棱山径”则形象地描绘了蜿蜒曲折的小道。"晴云拂树梢",则是在无风的天气中,白云轻拂过高耸的树梢,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氛围。

最后两句“支公禅寂处,时有鹤来巢”,诗人提到了名叫支公的高僧,他在一处静谧的禅房中修行。"时有鹤来巢",则表明偶尔会有仙鹤飞临此地筑巢,这不仅增添了环境的神秘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高与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寺庙景色的细致描写和禅宗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宁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汉江行次

村寺虽深已暗知,幡竿残日迥依依。

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

牧笛自由随草远,渔歌得意扣舷归。

竹园相接春波暖,痛忆家乡旧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甲子岁夏五月自长沙抵醴陵贵就深僻以便疏慵由道林之南步步胜绝去绿口分东入南小江山水益秀村篱之次忽见紫薇花因思玉堂及西掖厅前皆植是花遂赋诗四韵聊寄知心

职在内庭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

眼明忽傍渔家见,魂断方惊魏阙赊。

浅色晕成宫里锦,浓香染著洞中霞。

此行若遇支机石,又被君平验海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伤乱

岸上花根总倒垂,水中花影几千枝。

一枝一影寒山里,野水野花清露时。

故国几年犹战斗,异乡终日见旌旗。

交亲流落身羸病,谁在谁亡两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再和大庆堂赐宴元珰而有诗呈吴越王

我有嘉宾宴乍欢,画帘纹细凤双盘。

影笼沼沚修篁密,声透笙歌羯鼓乾。

散后便依书箧寐,渴来潜想玉壶寒。

樱桃零落红桃媚,更俟旬馀共醉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