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僧嗣清

衡阳杰阁宵人记,淮右丰碑刺史书。

永已桥山藏剑佩,空馀云汉照林庐。

河图万古陈东序,汗简诸儒校石渠。

谁道幽深穷衲子,乞钱买石更崎岖。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寄僧嗣清》,他以寄赠僧人嗣清为题,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首句“衡阳杰阁宵人记”描绘了僧人在衡阳高阁夜间的身影,可能是在研读古籍或修行,显示出僧人的勤奋与专注。次句“淮右丰碑刺史书”则提及淮右地区的一座由刺史题写的丰碑,暗示着历史的痕迹和地方的文脉。

“永已桥山藏剑佩”借桥山之名,寓言剑佩深藏,象征着僧人虽身处幽深之地,但其学问如同宝剑般锋利。接下来,“空馀云汉照林庐”描绘出明亮的银河映照在僧人的居所,寓意智慧如星河般照亮修行之路。

“河图万古陈东序”提到古老的河图,意指僧人研究的学问源远流长,而“汗简诸儒校石渠”则借石渠阁的典故,形容学者们共同校勘经典的辛勤。最后两句“谁道幽深穷衲子,乞钱买石更崎岖”,以反问语气表达对僧人不畏艰难、执着追求学问的敬佩。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僧人的学识与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陈同甫抱膝亭

稻粱不难谋,轩冕亦易得。

胡为抱膝翁,恻恻复恻恻。

秋风堕碧梧,凤鸟去无迹。

愁吟草际蛩,儿女泪盈臆。

忽然一长啸,孤响起空寂。

令人识雅颂,一唱三叹息。

室庐在路傍,耕凿在民籍。

行人听笑语,稚子共眠食。

读书果何罪,须发又半白。

此意太劳劳,此身长抑抑。

抱膝且不可,出门更何适。

但勿问门外,蓬蒿若干尺。

形式: 古风

悼杨休甫

袖手旁观一世馀,元非亲物亦非疏。

酒边每事如人意,灯下通宵读我书。

学到庄骚才止此,生逢周汉定何如。

西州相识无遗恨,独恨无从掺子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教授李梦符惠宣圣画像用韵奉酬

一艺必有师,尚论襄与夔。

一国必有师,尚论管与伊。

信知师道尊,分与君父夷。

吁嗟文王没,斯文属之谁。

微言二十篇,论次自学而。

传之者颜曾,其后则子思。

方当周之衰,诸子出怪奇。

王公各师承,一语可解颐。

见之拥彗迎,不见嚬其眉。

孟子独推尊,是惟圣之时。

苟不本孔氏,皆放其淫词。

于是尊孔孟,诞作百世师。

自非戎翟秦,孰背此道驰。

本朝郡为学,薄海尸祝之。

往往屈万乘,降升庙庭垂。

我作暮春堂,鲁论以自随。

扁题落天上,鬼遁蛟龙移。

江山护昭回,谁敢或讪嗤。

中有夫子像,来从鲁家儿。

广文以遗我,温厉尚可追。

吾今得吾师,下视众说卑。

世世万子孙,永此巢一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梦人诵诗觉省数句足成一首

三人共一被,寒夜争抽牵。

一人耻不让,起坐迟朝暄。

明朝复雨雪,忍岂无春妍。

四时各天运,二人正鼾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