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洁寒流

闲寻欹岸步,因向曲池看。

透底何澄彻,回流乍屈盘。

稍随高树古,迥与远天寒。

月入镜华转,星临珠影攒。

纤鳞时蔽石,转吹或生澜。

愿假涓微效,来濡拙笔端。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悠闲地漫步在倾斜的岸边,我特意走向弯曲的池塘边欣赏。
池水清澈见底,水流忽而直下忽而曲折盘旋。
水渐渐升高,映衬着古老的树木,远处的天空显得更加寒冷。
月亮映照在平静的水面,星星聚集成串,犹如珍珠的倒影。
偶尔有鱼儿游过石头,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
我希望能借助这涓涓流水的力量,激发我拙劣文笔的灵感。

注释

欹岸:倾斜的岸边。
曲池:弯曲的池塘。
澄彻:清澈透明。
屈盘:曲折盘旋。
高树:古老的高大树木。
迥:遥远,迥异。
星临:星星靠近,映照。
纤鳞:细小的鱼鳞。
转吹:微风轻轻吹过。
涓微:涓涓细流。
濡:湿润,润泽。
拙笔:笨拙的笔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闲寻欹岸步,因向曲池看。”这里,诗人在平缓的小路上漫步,目光随着地势的起伏向前延伸,最终停留在那片曲折的水域。"欹岸"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流两侧不规则的岸边,而"因向"则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转移视线。

“透底何澄彻,回流乍屈盘。”诗人观察水中的变化,发现水如此清澈见底,同时又描写了水流曲折回旋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反复强调了水的清澈和流动的美。

“稍随高树古,迥与远天寒。”诗人随着目光轻轻地跟随那些古老而高大的树木,与远处苍凉的天空相呼应。这里"古"字给树木增添了一份沧桑感,而"迥"字则描绘了空间的深邃和视线的延伸。

“月入镜华转,星临珠影攒。”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月光如同穿过精美装饰的镜子、星光似乎要落在珍珠上的形象,强调了夜晚天体的明亮和静谧。"转"字和"攒"字都传达了一种轻柔而细腻的动作感。

“纤鳞时蔽石,转吹或生澜。”诗中还描写了水面偶尔被落叶遮挡,以及风吹过后可能引起的微波。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反复,增强了景象的生动性。

“愿假涓微效,来濡拙笔端。”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借助自然界中细小而微妙的变化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使得自己手中的笔蘸取到这份清澈与生命力。"涓"字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细小的水流,而"拙笔端"则是对诗人自谦之词。

整首诗以其精致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3)

崔立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德宗贞元进士。宪宗元和初为蓝田丞。邑庭有老槐树四行,南墙有巨竹千杆,立之日吟哦其间。韩愈为作《蓝田县丞厅壁记》

  • 字:斯立
  • 籍贯:唐博陵

相关古诗词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炉

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

隔仗炉光出,浮霜烟气翻。

飘飘萦内殿,漠漠澹前轩。

圣日开如捧,卿云近欲浑。

轮囷洒宫阙,萧索散乾坤。

愿倚天风便,披香奉至尊。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赋得春风扇微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泠泠不动尘。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

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醉中谑浙江廉使

山夫留意向丹梯,连帅邀来出药畦。

常见浙东誇镜水,镜湖元在浙江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春怨

夜尽梦初惊,纱窗早雾明。

晓妆脂粉薄,春服绮罗轻。

妾有今朝恨,君无旧日情。

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