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风吹孤芳,迥立正愁绝。
皂盖莫徘徊,堪看不堪折。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野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野梅在风中独立的姿态,以及诗人对这景象的感慨。
首句“野风吹孤芳”,以“野风”与“孤芳”形成鲜明对比,野风的狂放与孤芳的静美相映成趣,展现出梅的独立与坚韧。接着,“迥立正愁绝”一句,进一步刻画了梅树在风中的孤独与愁绝之感,仿佛梅树在诉说着自己的寂寞与坚持。
“皂盖莫徘徊,堪看不堪折。”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梅树的敬重与欣赏之情。“皂盖”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观赏者或诗人自己,提醒他们不要因为梅树的美丽而轻易折取,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梅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力,也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心。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意蕴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霜风殊未高,杖策荒园里。
仙子别经年,相看共惊喜。
白玉堂前树,风清月影残。
无情三弄笛,遥夜不胜寒。
且喜梅花开,莫嗟梅花小。
花小风味深,此意君已了。
玉笛未黄昏,冰滩已清浅。
疏影不胜妍,愁心为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