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漫述和赵中丞韵(其二)

江门浦口兴无休,欲向高人问此游。

岁远虚堂遗碧玉,春回嘉树忆唐毬。

身须不枉三千界,名亦焉求十二楼。

案上陈庄清卷在,都将风月薄王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向往。首句“江门浦口兴无休”以动态的景象开篇,暗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引出诗人想要探索和体验这种自然之美的愿望。“欲向高人问此游”则表达了诗人寻求智慧和指引的心态,希望从智者那里获得关于如何更好地欣赏和融入自然之道。

接下来,“岁远虚堂遗碧玉,春回嘉树忆唐毬”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永恒与瞬息万变之美。碧玉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静谧,而“唐毬”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植物或景象,通过“忆”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身须不枉三千界,名亦焉求十二楼”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考,强调了生命的意义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的追求和名声的获取,而应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和内心的平和。这里的“三千界”和“十二楼”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述,代表了广阔的世界和高耸的名利之巅,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超越世俗追求的向往。

最后,“案上陈庄清卷在,都将风月薄王侯”两句收尾,以书卷和自然之景作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自然的珍视,以及对权贵的淡然态度。这里“陈庄清卷”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著作,而“风月”则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色和情感体验,诗人将这些珍贵的东西视为比权贵更为重要的财富,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和对物质追求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自然美景以及超越世俗追求的向往和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心灵纯净的追求。

收录诗词(466)

区元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村庄漫述和赵中丞韵(其三)

晚爱幽堂入径斜,开云种玉祇三家。

每从过续看流水,也放清閒数落花。

芒屦登山誇赤舄,香粳随分饱胡麻。

春来满地参苓长,纵住青门不种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村庄漫述和赵中丞韵(其四)

汲湘燃竹是吾堤,信宿渔舟也傍栖。

津荇绕矶驯鹿迹,野棠当户听莺啼。

青山未老诗常瘦,白发无情世漫低。

拟钓寒江霜雪去,短蓑风景倩谁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村庄漫述和赵中丞韵(其五)

呜呜野笛遏行云,千古桓伊几后尘。

世外恍逢勾漏吏,曲终如见武陵春。

江清鹭羽无凡态,云暗羊裘有旧津。

试把逃名按楚调,知音谁是北窗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村庄漫述和赵中丞韵(其六)

细把蒙庄说与君,南柯千丈岂无勋。

百年沤沬真何恋,万事尘埃且莫分。

诗思独怜潭底影,枕痕谁伴竹根云。

春光满目罗浮杖,何处邻翁可共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