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四十五)

三个与四个,七个与八个。

数目甚分明,无人数得过。

既是数目分明,为甚么无人数得过。

道士著白襕,且非真措大。

形式: 偈颂 押[个]韵

翻译

三与四,七八个数量清晰
数目区分明显,无人能一一数清
既然数目分明,为何无人能数完
道士穿着白襕衫,并非真正的博学之士

注释

三:指数字三。
四:指数字四。
分明:清晰,明确。
无人:没有人。
数得过:能够一一数清楚。
道士:古代的一种宗教职业。
白襕:古代道士穿的白色长袍。
真措大:真正的博学之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一首禅语偈颂,以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游戏开篇,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三个与四个,七个与八个",诗人通过列举这些基本的数目,引导读者思考数量的相对性和无尽性。"数目甚分明",表面上在说数字清晰易懂,实则暗示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却又难以穷尽。

然而,紧接着的转折"为甚么无人数得过"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正如禅宗所言,人的认知和理解总是有限的,无法完全把握宇宙的奥秘。"道士著白襕,且非真措大",这里将道士(可能象征着追求真理的人)与"真措大"(真正的学者或智者)对比,暗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表面的知识积累,而在于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和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禅宗关于"空"和"无"的哲学思想,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谦逊和对未知的敬畏。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四十二)

拆去东篱,补起西壁。径山门下,全无准的。

有店的,谁委悉。

僧堂觑破香积厨,鸱吻咬杀佛殿脊。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四十一)

四月十五这公案,七月十五方结绝。

即今这里许多人,人人有理难分雪。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三十八)

生是死之生,死是生之死。

两路坦然平,无彼复无此。既无生死,又无彼此。

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三十七)

何似生,莫妄想。直饶透出古今,也是猢狲伎俩。

形式: 偈颂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