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艾

人生不满百,忧患况中年。

藜苋工为祟,参苓那得钱。

不虞波及晋,聊复火攻燕。

一笑遭秦厄,残书累腹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人生短暂不到百年,更何况是在中年时饱受忧虑和困苦。
粗劣的食物如藜苋常常带来灾祸,人参、茯苓这样的珍贵药材又哪里买得起呢。
未曾料到灾难会蔓延到晋地,姑且用火攻策略来应对燕地的困境。
我因一笑而遭受秦国的厄运,残破的书籍却堆积在腹中,成为沉重的负担。

注释

人生:寿命。
不满百:不到一百岁。
忧患:忧虑和困苦。
况:何况。
中年:中年人生阶段。
藜苋:一种野菜,比喻生活艰辛。
工:常常。
祟:灾祸。
参苓:人参和茯苓,象征贵重药材。
那得:哪里能有。
虞:预料。
波及:蔓延。
晋:指晋国或代指某地区。
聊复:姑且。
火攻:比喻用策略解决问题。
秦厄:秦国的灾难,比喻不幸遭遇。
残书:破损的书籍。
累腹:堆积在腹中。
便:方便,这里指成为负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灼艾》。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无奈。

“人生不满百,忧患况中年。”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短暂和中年时期忧患缠身的感慨。古人认为人寿七十,而这里说“不满百”,则是强调生命之短。在这个基础上,中年本应是精力充沛、事业有成的时候,却反而是忧虑重重。

“藜苋工为祟,参苓那得钱。”这里通过对药材藜苋(一种草药)和人参的描述,抒发了对物质生活困顿的哀叹。藜苋与人参都是珍贵的中药,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换取足够的金钱来改善生活状况。

“不虞波及晋,聊复火攻燕。”这两句通过历史事件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频仍、人民苦难的深切感受。“不虞波及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次战争,而“聊复火攻燕”则是对另一场战事的描述。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

最后,“一笑遭秦厄,残书累腹便。”这一句通过对古代暴君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传承断绝、文化浩劫的悲哀。同时,“累腹”可能暗喻着诗人的内心之痛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困顿和历史战乱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时代忧虑,是一篇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社日以旱蔬食

骄阳挟融风,合力为此旱。

南山肤寸云,六合望弥满。

怒吹不待族,赤日行火伞。

幽窗几长身,玉立拯萧散。

中乾不自持,槁项何足算。

以兹占西畴,可想一本秆。

社公亦耐事,水旧不渠管。

方勤玉食忧,下令屠牛坦。

坐令宰平手,无肉醉町疃。

但闻宽大书,已责宁使缓。

龙湫有潜鳞,郁屈睡欲懒。

移文颂风伯,九关谁可款。

形式: 古风 押[旱]韵

花谢

骇绿纷红醉欲沈,晚风不易阿环禁。

双回姊弟琼瑶面,独试先生铁石心。

春事略如飞梦过,人生莫到受恩深。

霓裳一曲今何在,不尽长吟复短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豆苗

江南之笋天下奇,春风匆匆催上篱。

秦邮之姜肥胜肉,远莫致之长负腹。

先生一钵同僧居,别有方法供斋蔬。

山房扫地布豆粒,不烦勤荷烟中锄。

手分瀑泉洒作雨,覆以老瓦如穹庐。

平明发视玉髯磔,一夜怒长堪水菹。

自亲火候瀹鱼眼,带生芼入晴云碗。

碧丝高压涎滑莼,脆响平欺辛螫蔊。

晚菘早韭各一时,非时不到诗人脾。

何如此隽咄嗟办,庾郎处贫未为惯。

形式: 古风

邵武宴进士致语口号

礼乐当年鲁两生,一经科目共春城。

数回地脉中兴相,文动天家正奏名。

诏墨泥香题处湿,恩袍草色坐中明。

莫嫌老守衰迟甚,曾向慈恩顶上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