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苗

江南之笋天下奇,春风匆匆催上篱。

秦邮之姜肥胜肉,远莫致之长负腹。

先生一钵同僧居,别有方法供斋蔬。

山房扫地布豆粒,不烦勤荷烟中锄。

手分瀑泉洒作雨,覆以老瓦如穹庐。

平明发视玉髯磔,一夜怒长堪水菹。

自亲火候瀹鱼眼,带生芼入晴云碗。

碧丝高压涎滑莼,脆响平欺辛螫蔊。

晚菘早韭各一时,非时不到诗人脾。

何如此隽咄嗟办,庾郎处贫未为惯。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南的竹笋世间罕见,春风急促催促它们爬上篱笆。
秦邮的生姜肥美胜过肉类,尽管遥远,人们还是渴望品尝却常常空腹而归。
先生的生活简朴,与僧人一样,独特的烹饪方法只为斋饭准备蔬菜。
在山房里,清扫地面只撒下豆粒般的小米,无需频繁劳作,炊烟袅袅中自有其宁静。
他用手分取瀑布之水,洒落如雨,用旧瓦盖住,如同一座小屋。
清晨醒来,只见洁白的胡须如玉,一夜之间长得惊人,仿佛能腌制成水菜。
亲自掌控火候,烹煮鱼眼,新鲜的蔬菜拌入晴空般的碗中。
碧绿的莼菜压得汤汁滑腻,脆生生的声音胜过辛辣的蔊菜。
晚菘(大白菜)和早韭(韭菜)各有其时令,不合时节的菜肴不会触动诗人的味蕾。
怎能比得过这美味迅速到来,庾郎即使身处贫困也早已习惯。

注释

笋:竹笋。
匆匆:急促。
秦邮:地名,可能指生姜产地。
僧居:僧人的住所。
山房:山中的小屋。
玉髯:洁白的胡须。
瀹:烹煮。
晴云:形容清澈如晴空的碗。
晚菘早韭:春季和秋季的蔬菜。
庾郎:指庾信,这里泛指贫穷的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开篇“江南之笋天下奇,春风匆匆催上篱”勾勒出初春时节,江南特产的竹笋生长迅速,春风促使它们破土而出,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接着“秦邮之姜肥胜肉,远莫致之长负腹”则写出了诗人生活上的自足与满足,秦地所产的生姜肥美,远方来的珍奇食物也因其难得而显得珍贵。

诗人的日常生活亦是充满诗意:“先生一钵同僧居,别有方法供斋蔬。”这里的“先生”指诗人自己,与僧侣一样持简朴之生活,有着自己的园艺方式种植蔬菜。山房中的劳作也是一幅美景:“山房扫地布豆粒,不烦勤荷烟中锄。”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颂扬,诗人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的清贫生活,即便是简单的扫地和浇灌,也显得从容不迫。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一场小巧精致的庭院生活:“手分瀑泉洒作雨,覆以老瓦如穹庐。平明发视玉髯磔,一夜怒长堪水菹。”诗人用手分导山间清泉,如同细雨般滋润花木;古旧的瓦片搭建成一个小巧的避风处所,阳光透过其上,照耀着诗人的白髯。再有夜晚时节,一种草本植物(堪水菹)因怒放而长得异常。

烹饪食物的场景同样充满生活情趣:“自亲火候瀹鱼眼,带生芼入晴云碗。”诗人亲自掌管火候,将鱼眼烹煮至熟,然后将带有生芽的蔬菜放入碗中,这些都是对自然食物的尊重和享受。

最后几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令蔬菜的珍视以及生活态度:“碧丝高压涎滑莼,脆响平欺辛螫蔊。晚菘早韭各一时,非时不到诗人脾。”这里写的是对时鲜食物的喜爱与珍惜,每种蔬菜都有其最佳食用时节,诗人对于这些自然恩赐的美味怀有敬意。

结尾处,“何如此隽咄嗟办,庾郎处贫未为惯。”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接受,这种清贫自在并非迫不得已,而是出于内心的选择和喜爱。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邵武宴进士致语口号

礼乐当年鲁两生,一经科目共春城。

数回地脉中兴相,文动天家正奏名。

诏墨泥香题处湿,恩袍草色坐中明。

莫嫌老守衰迟甚,曾向慈恩顶上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三四弟韵

清明乍佳游,适与元巳并。

但有松叶醪,宁须杏花饧。

渔篷半篙绿,烟雨涵幽清。

缅怀兰亭人,高冢亦已平。

空馀数行墨,日月老送迎。

不知狂李白,醉面骑长鲸。

宇宙曾几何,一笑吾诗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放翁社日四首(其一)社日雨

今兹淫春霖,曾不避甲子。

荷锄做秧田,宁欠三寸水。

社戊占丰登,不以此故已。

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放翁社日四首(其三)社酒

春风泼醅瓮,夜雨鸣糟床。

相呼荐蠲洁,洗盏方敢尝。

不辞酩酊红,所愿䆉稏黄。

家家饭牛肥,岁岁浮蛆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