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须频怅望,且喜脱喧嚣。
亦有终焉意,陂南看稻苗。
这两句诗是出自唐代诗人司空图的《杂题九首》之三。诗中的意境淡雅,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喧嚣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不须频怅望”表明诗人对于过去的纷扰已经释然,不再过度思念。这股清风亮节的情怀,在当时文人墨客中颇为难得,显示了司空图超脱尘世的高雅情操。
“且喜脱喧嚣”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远离喧闹都市,回归自然简单生活的喜悦之情。这里的“喧嚣”指的是俗世间的纷争与烦扰,而诗人的“脱”字,则充满了解脱后的轻松自在。
“亦有终焉意”中的“终焉”,意为归宿或最终的归属。这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终极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他寻找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宿,是对生活意义的深刻体悟。
最后,“陂南看稻苗”则是具体描绘了诗人超脱喧嚣后的田园生活。这里的“陂南”,一般指的是山南坡地,这里可能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而“看稻苗”则是诗人在这片土地上关注自然生长的一种悠闲情怀,体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动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楼带猿吟迥,庭容鹤舞宽。
㬠书因阅画,封药偶和丹。
宴罢论诗久,亭高拜表频。
岸香蕃舶月,洲色海烟春。
驿步堤萦阁,军城鼓振桥。
鸥和湖雁下,雪隔岭梅飘。
带雪南山道,和钟北阙明。
太平当共贺,开化喝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