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赠实庵

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余。

双全道法,横拈倒用总由渠。

只这元神元气,便是天兵将吏,除此外都无。

说与洞蟾子,定里作工夫。守为胎,用为窍,假为符。

既明此理,何须苦泥墨和朱。

若使精凝气固,便可驱雷役电,妖怪悉皆诛。

行满功成日,谈笑谒仙都。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道路是法则的基础,法则又是道路的延伸。
完全理解和运用道法,无论正反都能灵活运用。
只有元神元气,如同天兵神将,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告诉洞蟾子,要在定静中修炼,守住元神作为根基,运用在窍穴上,当作符咒。
一旦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必执着于墨书朱笔的修炼方式。
如果精神凝聚、气息稳固,就能驾驭雷电,驱逐妖魔鬼怪。
当修行圆满,功成名就之日,便能轻松拜访仙界。

注释

道:道路。
法:法则。
体:基础。
余:延伸。
横拈倒用:灵活运用。
元神元气:精神与生命力。
天兵将吏:天上的神兵将领。
洞蟾子:修道者的名字。
定里:定静状态。
工夫:修炼。
胎:根基。
窍:窍穴。
假:象征。
苦泥墨和朱:执着于繁琐的修炼方式。
精凝气固:精神凝聚、气息稳固。
驱雷役电:驾驭雷电。
妖怪悉皆诛:驱逐所有妖魔鬼怪。
行满功成:修行圆满。
仙都:仙界。

鉴赏

这首元代李道纯的《水调歌头·赠实庵》是一首禅宗道教的修炼心得之作。开篇强调“道”与“法”的相互依存关系,认为道是法的根本,法是道的体现,强调了修行者需要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道法。接着,诗人指出元神元气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天兵将吏,象征着内在力量的强大。

接下来,诗人对洞蟾子(可能是一位修道者的别称)提出建议,要在定静中下功夫修炼,将守持视为积累能量,运用则如呼吸通畅,符咒则是辅助工具。诗人强调,一旦领悟到这个道理,就不必过于执着于外在形式,如墨朱之类的修炼材料,关键在于精气的凝聚和巩固。

最后,诗人鼓励修炼者通过精进达到雷电驱使、妖魔降服的境地,那时便能轻松地走向仙都,实现功成圆满。整首诗寓教于乐,体现了道教修炼中的内外兼修和智慧运用。

收录诗词(190)

李道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字:元素
  • 号:清庵
  • 籍贯:湖南都梁(武冈)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赠秋蟾周先生

铅汞了无质,炉鼎假安名。

殆因动静迷人,不觉堕声闻。

这个先天妙理,日用着衣吃饭,相对甚分明。

接物应机处,不动感而灵。不是心,不是佛,匪为金。

明加眼力,莫教错认定盘星。

片片迷云涣散,湛湛禅天独露,个是本来真。

风定浪头息,月满水光清。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百字令.示众破惑

成仙捷径,在玄关、一窍四通八达。

说与学人先立志,悟后只消时霎。

可笑迷徒,不求师指,执着旁门法。

般精般气,到头都是兜搭。

争知大道堂堂,坦平蓦直,也要师开发。

会得善行无辙迹,玄牝自然开阖。

一念无生,谷神不死,九转功周匝。

脱胎归去,大罗天上行蹋。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令.指中庵性命次序

玄关一窍,理幽深、至妙了无言说。

阴极阳生初动处,便是采铅时节。

地下雷轰,山头水降,满地红尘雪。

行功之际,马猿休纵颠劣。

霎时虎啸龙吟,夫欢妇合,鼎内丹头结。

身外有身犹未了,圆顿始能通彻。

嫩嫩黄花,青青翠竹,此理应难泄。

为君举似,水中捞取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令.指老蟾张大夫下手

金丹大要,不难知、妙在阳时下手。

日用平常须谨独,莫纵虎龙奔走。

心要安闲,身须正定,意在常存守。

始终不怠,自然通透玄牡。其间些子肴讹。

为公直指,地下听雷吼。

立鼎安炉非小可,运用斡旋凭斗。

性本圆明,命基牢固,勘破无中有。

老蟾成象,直同天地齐寿。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