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碧玉洞瀑布同王川南作

昔余寓西樵,兹泉最心赏。

及乎匡庐游,三叠差争长。

各在岭一隅,无由较修广。

夜来歇孤棹,不寐心养养。

肩舆历翠微,旧路多榛莽。

谷深无耕樵,厓欹隔轮鞅。

偪侧不可立,况乃通来往。

旁睨已战兢,下视殊惚恍。

未见瀑布飞,先闻风雨响。

安得趫捷躯,猿猱同下上。

从行数童子,体轻时用罔。

奋身独先下,绝叫咸鼓掌。

使君益兴发,手卓青藤杖。

挟扶有力士,羽翼兼兵仗。

驾肩或并腾,驻足不容两。

更番叠送迎,老脚亦能强。

遂造磐石颠,列坐首皆仰。

白练明高空,银河垂晃朗。

峭壁立如墉,激流更奔放。

横敷半百尺,直下七十丈。

轻风吹馀沫,散作仙翎氅。

云轻玉龙池,珠泻天人帑。

耳目为一新,神形顿萧爽。

维时初冬候,雨潦收田瀼。

壮观虽未殊,浩涆仍非曩。

威凤见一毛,或可得其仿。

慨此万古流,不息同天壤。

谁能探其源,悠然发遐想。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探寻碧玉洞瀑布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瀑布的雄伟与壮美。

首先,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寓居西樵山时,对那里的泉水情有独钟。后来游览庐山,三叠泉与眼前瀑布相比各有千秋。夜晚停泊小舟,诗人难以入眠,心中充满对瀑布的向往。他乘坐轿子穿行于翠绿的山间,沿途满是荆棘,山谷寂静无人,山路崎岖险峻,令人战兢不已。

随着接近瀑布,诗人先听到风雨般的响声,未见其形,已感其势。他渴望拥有敏捷的身体,如同猿猴般自由上下。同行的孩童体轻,能够轻松应对,而诗人则在他们的鼓励下,勇敢地率先下山,发出欢呼声。使君(可能指同行的官员)也兴致大发,手持青藤杖,带领众人安全通过险境。

到达瀑布顶端,众人列坐,仰望瀑布。白练般的水流从高空倾泻而下,宛如银河垂落,峭壁如同城墙,水流奔腾不息。瀑布宽约半百尺,高约七十丈,轻风拂过,水珠四散,犹如仙鹤的羽毛。云雾缭绕,瀑布仿佛玉龙池中的珍珠,流入天人之库。这番景象令人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振。

正值初冬时节,雨水退去,田野一片丰饶。尽管壮观的景象并未改变,但诗人的感受却不同以往。他感叹于万古流水不息,如同天地永恒。诗人渴望探索瀑布的源头,引发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瀑布壮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自然永恒的哲思。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西樵道中三首(其一)

山半云生石作根,古墙薜荔自为村。

儿童处处皆开塾,流水家家总到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西樵道中三首(其二)

翳门关路上崚嶒,半坐蓝舆半自登。

老脚尚堪鞭策在,来时忘却日南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西樵道中三首(其三)

硗埆纵横总植茶,平原无土不桑麻。

罗浮四百能如此,富尽循州百万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送赵秋谷之潮州

半月五羊城,紫梅开尚浅。

何以乐新知,青尊共游衍。

良俦唯二三,美酝无沈湎。

时寻广莫野,或命岢峨艑。

古寺搜碑遗,清溪候潮转。

悠然发长啸,倏尔飞雄辩。

归来读君诗,烛下终长卷。

如有神物凭,顿使心目展。

东海与泰山,真形入裁剪。

人言之子傲,我独钦其善。

群惊叶县龙,信有蜀州犬。

性情虽各适,去取良无舛。

倘君非不狂,即我狂难免。

寒冬为此别,宿约诚须践。

昌黎驱鳄地,风教今重阐。

首路指龙川,君家旧疆畎。

怀古一沈吟,新篇会非鲜。

引领望归艎,芳郊及春饯。

形式: 古风 押[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