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杂诗十四章(其十四)

论诗聊作诗,诗成复传酒。

熙熙身且忘,身外更奚有?

返朴始见华,用醇乃徵厚。

参理及至微,呼吸亦无苟。

所施视所受,何庸语言剖?

清明本常存,原非发露偶。

阳和方满樽,严飙敢欺牖。

此乐谁喻言,吾还顾吾妇。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冬日杂诗十四章(其十四)》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中开篇“论诗聊作诗,诗成复传酒”,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创作诗歌的乐趣,并在完成作品后,通过饮酒来庆祝,体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接着,“熙熙身且忘,身外更奚有?”诗人借由沉浸于创作的状态,忘却了自我与外界的界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返朴始见华,用醇乃徵厚”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回归本真、追求内在丰富性的道理。诗人认为,只有去除表面的浮华,才能真正展现内在的美丽;而运用醇厚的智慧与情感,才能揭示事物的深厚内涵。

“参理及至微,呼吸亦无苟”强调了深入理解事物细微之处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谨慎与真诚的态度。诗人认为,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都应该细致入微,不草率行事。

“所施视所受,何庸语言剖?”提出了一种平等互惠的观点,认为给予与接受之间应保持平衡,无需过分分析或辩论,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谐的理解。

“清明本常存,原非发露偶”指出内心的清明是永恒存在的,不是偶然显现的现象,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阳和方满樽,严飙敢欺牖”描绘了冬日里温暖与寒冷并存的景象,象征着生活中的矛盾与和谐共存。诗人以酒满樽比喻内心的满足与温暖,即使面对外界的寒风(比喻困难与挑战),也能保持坚定与乐观。

最后,“此乐谁喻言,吾还顾吾妇”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珍惜与满足,认为这种内心的快乐与幸福,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实际行动去体现,如陪伴家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创作、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邻园红梅花初开有作

海色如冰冰天色,九地阳和搜不得。

蓬莱东南姑射山,荒雪楼台满荆棘。

荆棘不死仙不回,鹤束瘦骨同束柴。

鹤边明月可怜影,依依照损烟中苔。

五更朔风微转东,梵林暗杵撞遥钟。

笛奴晨报隔园树,高枝已迸初鄂红。

香国襟裾贱桃李,轻薄能云未能水。

此花玉魄球为魂,力拒纤埃清彻底。

上颊亦有微醉时,仙霞百鍊成凝脂。

苦缘群态习妖媚,坐招众口来谗疑。

昨宵梦骑烛龙舞,手撷桑枝拂丹煦。

精华一泄难再收,遂使人间有春宇。

是何珊珊何亭亭,六铢茜袖蝴蝶轻。

惜无二八凌华妹,倚凤垂髾炙紫笙。

形式: 古风

除夕祭神

清酒瀰瀰,神其醉止。龙云上奔,神归天门。

归天门,告天帝。

帝曰嘻,降之祥,锡之瑞,毋使穷鬼与若为厉。

穷鬼告退钱神来,合家稽首心颜开。

天子万寿,群生罔猜,明朝元日登春台。

形式: 古风

丙申见怀(其一)

不是江山助,如何笔有神?

重君遗世想,呼我谪仙人。

心澹才偏艳,身狂性最真。

杭州岁除夜,忆否买青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丙申见怀(其二)

隔岁不相见,怀君无日忘。

借眠有丘壑,自慰只词章。

夜雨灯花绿,秋山树叶黄。

拥书谁是伴,竹榻一琴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