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冬日杂诗十四章(其十四)》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中开篇“论诗聊作诗,诗成复传酒”,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创作诗歌的乐趣,并在完成作品后,通过饮酒来庆祝,体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接着,“熙熙身且忘,身外更奚有?”诗人借由沉浸于创作的状态,忘却了自我与外界的界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返朴始见华,用醇乃徵厚”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回归本真、追求内在丰富性的道理。诗人认为,只有去除表面的浮华,才能真正展现内在的美丽;而运用醇厚的智慧与情感,才能揭示事物的深厚内涵。
“参理及至微,呼吸亦无苟”强调了深入理解事物细微之处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谨慎与真诚的态度。诗人认为,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都应该细致入微,不草率行事。
“所施视所受,何庸语言剖?”提出了一种平等互惠的观点,认为给予与接受之间应保持平衡,无需过分分析或辩论,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谐的理解。
“清明本常存,原非发露偶”指出内心的清明是永恒存在的,不是偶然显现的现象,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阳和方满樽,严飙敢欺牖”描绘了冬日里温暖与寒冷并存的景象,象征着生活中的矛盾与和谐共存。诗人以酒满樽比喻内心的满足与温暖,即使面对外界的寒风(比喻困难与挑战),也能保持坚定与乐观。
最后,“此乐谁喻言,吾还顾吾妇”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珍惜与满足,认为这种内心的快乐与幸福,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实际行动去体现,如陪伴家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创作、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