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二首(其一)

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幰。

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

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

至今微月夜,笙箫来翠巘。

馀妍入此花,千载尚清婉。

怪君呼不归,定为花所挽。

昨宵雷雨恶,花尽君应返。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翻译

酴醾不急于争春,独自在暮春开放。
青色蛟龙般的花朵在玉质茎干上舞动,如羽盖般覆盖着珍珠般的花蕊。
它不需装扮已极尽艳丽,即使无风,香气也能飘散远方。
吴国宫殿的凄凉景象,昔日的红颜佳人已埋葬在废弃的园林。
直到今夜微弱的月光下,仍有笙箫声从翠绿的山峰传来。
那未消的美丽融入这花朵中,历经千年仍保持着清雅柔婉。
你怪我唤你不归,定是被这花儿牵绊住了。
昨晚的雷雨猛烈,花儿凋零,你应当已经归来。

注释

酴醾:一种晚开的花。
寂寞:孤独。
青蛟:形容青色花朵的生动形象。
玉骨:比喻茎干洁白如玉。
羽盖:形容花朵的形状像伞盖。
珠幰:比喻花蕊如珠。
凄凉:冷清、衰败。
故苑:废弃的园林。
笙箫:古代乐器,此处指乐声。
翠巘:绿色的山峰。
馀妍:剩余的美丽。
清婉:清新婉约。
怪:责怪。
挽:挽留。
雷雨恶:雷雨猛烈。
花尽:花儿凋零。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游园的情景,由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诗中通过对花卉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间红尘的淡泊。

“酴醾不争春”一句,开篇便以酴醾花(一种香气浓郁的小白花)不与其他花朵争斗春天的光彩,为主角。紧接着,“寂寞开最晚”,强调了这种花卉独特之处,它们开放的时间较迟。

“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幔”两句,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花蕊比作青蛟在玉质的骨骼上行走,花瓣则如同轻盈的羽毛覆盖着珍贵的珠宝,这种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层次感,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即使花儿本身并不寻求华丽的装饰,它们的香气却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得很远。这种描述既赞美了花卉的独特魅力,也反映出诗人对内在之美的追求。

“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两句,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描绘景象,将眼前的春色与古代吴国宫阙的荒废相联系,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情感。

“至今微月夜,笙箫来翠巘”一句,转而描述了诗人在一个微弱月光之夜,听到远方传来的笙箫声响,似乎来自那遥远的翠绿山峦。这里通过音乐和夜景的结合,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交融的情境。

“馀妍入此花,千载尚清婉”则是对花卉之美的赞颂,认为这种花卉即使历经千年,其清雅婉约之美依旧如故。这样的描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肯定,也是诗人对于永恒与时光流逝的一种反思。

最后,“怪君呼不归,定为花所挽”和“昨宵雷雨恶,花尽君应返”,则是一种玩笑话语,似乎在询问为何花朵不再回来,或许是因为它被风雨摧残了。这种对话的形式既表现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互动,也反映了一种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二首(其二)

君言西山顶,自古流白泉。

上为千牛乳,下有万石铅。

不愧惠山味,但无陆子贤。

愿君扬其名,庶托文字传。

寒泉比吉士,清浊在其源。

不食我心恻,于泉非所患。

嗟我本何有,虚名空自缠。

不见子柳子,馀愚污溪山。

形式: 古风

五禽言五首,并叙(其一)

使君向蕲州,更唱蕲州鬼。

我不识使君,宁知使君死。

人生作鬼会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

形式: 古风

五禽言五首,并叙(其二)

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

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裤。

不辞脱裤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形式: 古风

五禽言五首,并叙(其三)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

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

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