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言五首,并叙(其三)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

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

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形式: 古风

翻译

去年的麦子没有丰收,有人拿弹弓瞄准我,好像我是他们的食物。
今年麦子收割时,田里到处都有剩余的谷物。
丰收的景象无处可觅,只有在树林中听到欢快的歌声才感到安慰。

注释

去年:指过去的一年。
麦不熟:麦子没有丰收。
挟弹:拿着弹弓。
规:这里是动词,意为瞄准。
我肉:比喻我成为他们的目标。
今年:指今年。
麦上场:麦子收割完毕。
残粟:剩余的谷物。
丰年:丰收的年景。
无象:看不见的迹象。
何处寻:在哪里寻找。
快活吟:欢快的歌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采用了白话文体,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这一句通过对比去年的麦子未能成熟,并用“挟弹规”来形容作者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个人身心健康的关切。这里的“挟弹规”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描写,它不仅形象地展示了一种生活状态,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这一句则转换了视角,从个人的身体状况到自然界的丰收景象。这里的“今年麦上场”表明了大自然的轮回和季节更迭,而“处处有残粟”则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反映了一种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不完美与残缺的接受态度。

“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哲理性的思考。这里的“丰年无象”表达了一种对物质富饶背后真实价值的追问,而“何处寻”则表现出一种对于精神寄托和内心平静的探索。最后,“听取林间快活吟”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体现,通过聆听自然界的声音来获得心灵的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在平和与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五禽言五首,并叙(其四)

力作力作,蚕丝一百箔。垄上麦头昂,林间桑子落。

愿侬一箔千两丝,缫丝得蛹饲尔雏。

形式: 古风

五禽言五首,并叙(其五)

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

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乾,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

形式: 古风

石芝,并引

空堂明月清且新,幽人睡息来初匀。

了然非梦亦非觉,有人夜呼祁孔宾。

披衣相从到何许,朱栏碧井开琼户。

忽惊石上堆龙蛇,玉芝紫笋生无数。

锵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鸡苏。

主人相顾一抚掌,满堂坐客皆卢胡。

亦知洞府嘲轻脱,终胜嵇康羡王烈。

神山一合五百年,风吹石髓坚如铁。

形式: 古风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

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

我来已百日,欲济空搔首。

坐看鸥鸟没,梦逐麇麚走。

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高谈破巨浪,飞屦轻重阜。

去人曾几何,绝壁寒溪吼。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徐行欣有得,芝朮在蓬莠。

西上九曲亭,众山皆培塿。

却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

离离见吴宫,莽莽真楚薮。

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

尔来风流人,惟有漫浪叟。

买田吾已决,乳水况宜酒。

所须修竹林,深处安井臼。

相将踏胜绝,更裹三日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