撚髭

细撚寒髭缕缕霜,未须惆怅惜流光。

近山归鹭分明白,过雨斜阳浅淡黄。

春入桑榆花影瘦,门无车马草心长。

暮年一卷参同契,觅得安神不老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细细梳理着寒冷胡须上的缕缕白霜,不必为流逝的时光感到惆怅。
靠近山边的白鹭分明清晰,雨后斜阳显得浅淡而柔和。
春天来到桑树和榆树间,花朵稀疏,光影瘦长,门前没有车马喧嚣,只有青草茂盛。
晚年时阅读一本《参同契》,寻找能让人安心、延缓衰老的方法。

注释

细:细致。
撚:轻轻梳理。
寒髭:寒冷的胡须。
缕缕霜:丝丝白霜。
惆怅:忧郁,伤感。
惜:珍惜。
归鹭:归巢的白鹭。
分明白:清晰可见。
过雨:经过雨水。
浅淡黄:颜色变得浅淡。
桑榆:指桑树和榆树。
花影瘦:花朵稀疏,影子显得瘦长。
车马:代指世俗的繁忙。
草心长:青草茂盛。
参同契:古代道教经典,这里指寻求养生之道的书籍。
安神:安抚心灵,使平静。
不老方:使人延缓衰老的方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闲适生活和心境。开头“细撚寒髭缕缕霜,未须惆怅惜流光”写出了老者对白发的细致梳理,以及对年华易逝的豁达态度。"近山归鹭分明白,过雨斜阳浅淡黄"则描绘了景色,表现了老者居住在接近山水的地方,享受着归鸟和斜阳带来的宁静与温馨。

诗的后半部分“春入桑榆花影瘦,门无车马草心长”写出了春天到来时,家园的景象以及门前无人打扰,只有野草随风摇曳的情景。"暮年一卷参同契,觅得安神不老方"则表达了老者在晚年通过研读道家的经典《参同契》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长生之道。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淡远,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安宁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滕王阁

木老江空雁阵秋,阑干倚尽思悠悠。

舞衫歌扇落春梦,山雨浦云牵暮愁。

半壁夕阳千古在,几朝王气一时休。

献陵无树供寒雀,信是劳生枉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友人归隐图

买山长说欲栖身,画得图成隐始真。

半枕虚堂生草梦,一溪流水种桃人。

但知樵客当辞汉,莫与渔郎说避秦。

早晚相从弄明月,细听唤铁响苍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古洪周君会梅阁

此花不受俗人知,为汝移家亦绝奇。

至冷淡中参古意,极高明处见南枝。

栋帘相望滕王屋,风月重添水部诗。

梦入梨云香不断,有人携笛倚阑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艾溪

睦城西下柳阴阴,以艾名溪古到今。

鼻祖桑弧蓬矢地,耳孙乔木故家心。

应无别姓争墩住,曾有高人对客吟。

欲向原头拜宗老,西风落日暮云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