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睦城西下柳阴阴,以艾名溪古到今。
鼻祖桑弧蓬矢地,耳孙乔木故家心。
应无别姓争墩住,曾有高人对客吟。
欲向原头拜宗老,西风落日暮云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幽雅的山水田园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家乡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柳树阴凉、溪水古今不变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先遗风的怀念和尊崇之情。
"鼻祖桑弧蓬矢地,耳孙乔木故家心"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深切乡愁,他将家族的历史渊源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表现了对家乡和祖先的浓厚情感。这里的“鼻祖”指的是最远古的祖先,“耳孙”则是比喻自己与祖先之间的关系,通过桑弧蓬矢的地势变化和乔木的生长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家族的延续。
"应无别姓争墩住,曾有高人对客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的独特地位,以及对先辈之人的崇敬。这里的“高人”可能是指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而“对客吟”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欲向原头拜宗老,西风落日暮云深。"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家族发源之地,向远古的祖先行礼表示敬意。这里的“西风”、“落日”、“暮云”共同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限的情怀,彰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家族、传统以及自然环境深切的眷恋与敬仰。
不详
阴森窗外万琅玕,尽日吟翁此倚阑。
曾借春风闲管勾,喜从劫火报平安。
四时青眼相看易,三世同盟耐久难。
千古溪林遗事在,不妨标致共高寒。
树精不死卧松关,呵护仙翁旧禁坛。
天阔难寻骑去鹤,井香疑有炼成丹。
山如辟谷秋逾瘦,屋尚凌虚夏亦寒。
行遍苍崖无石髓,空和凉月倚阑干。
骨多肉少与梅同,老向江南风雪中。
万事羞称司马好,一生不送退之穷。
偶贪识字头先白,稍欲工竽面即红。
说与丹青莫饶笔,肩山只合付何充。
双燕窥帘认主人,十年不见忽过门。
乌衣故国今何在,苍箓遗民老幸存。
芹沼不香惊绿暗,草堂无语对黄昏。
从今不必依王谢,只好寻常烟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