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田家澳梁作

田家俯长道,邀我避炎氛。

当暑日方昼,高天无片云。

桑间禾黍气,柳下牛羊群。

野雀栖空屋,晨昏不复闻。

前登澳梁坂,极望温泉分。

逆旅方三舍,西山犹未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农夫在长长的道路上躬身劳作,邀请我来躲避炎热的暑气。
夏日正午,天空中没有一片云彩,显得格外高远。
桑树丛中弥漫着稻谷和小米的香气,柳树下有成群的牛羊悠然。
田野上的麻雀栖息在空荡的房屋,无论是早晨还是黄昏都听不到它们的声音。
我走上坡道,远眺温泉的源头。
旅途中才走了三分之一,西边的山峦还未被夕阳染红。

注释

田家:农夫。
避炎氛:躲避炎热。
暑日:夏日。
高天:天空。
桑间:桑树丛。
禾黍气:稻谷和小米的香气。
野雀:麻雀。
晨昏:早晚。
澳梁坂:坡道。
温泉分:温泉源头。
逆旅:旅途。
西山犹未曛:西山还未被夕阳染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田园风光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天气中寻求避暑之地的平和情趣。

“田家俯长道,邀我避炎氛。”开篇便设定了夏日的背景,田野间有一条漫长的小路,它似乎在邀请诗人来到这里避免酷热的阳光和蒸腾的热气。

“当暑日方昼,高天无片云。”这两句强调了烈日当空,无一丝云彩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方昼”二字,既点明时节,又增添了一份夏日炎热的感觉。

“桑间禾黍气,柳下牛羊群。”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生动场景。桑树与禾黍间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而柳树下则是牛羊悠闲聚集的地方,这些细节都充分展示了夏日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野雀栖空屋,晨昏不复闻。”这里,“野雀”栖息在废弃的房屋中,它们早晚不再鸣叫,这种寂静的氛围,更凸显了夏日午后的宁静与安逸。

“前登澳梁坂,极望温泉分。”诗人继续描写自己的行动,他攀登到澳梁山岗上极目远眺,希望能找到那清凉的温泉,以解暑热之苦。

“逆旅方三舍,西山犹未曛。”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旅途中的感受。逆旅即是逆着方向行走,而“三舍”意指简单的住所。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在炎炎夏日中行走,但依然没有到达目的地,西山之旅尚未结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风光和个人行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夏季寻求清凉避暑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美好场景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观竞渡

大夫沈楚水,千祀国人哀。

习棹江流长,迎神雨雾开。

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

下怖鱼龙起,上惊凫雁回。

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奉酬张五丈垂赠

綵服去江汜,白云生大梁。

星辰动异色,羔雁成新行。

日望天朝近,时忧郢路长。

情言间薖轴,惠念及沧浪。

松柏以之茂,江湖亦自忘。

贾生方吊屈,岂敢比南昌。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河流有深曲,舟子莫能知。

弭棹临沙屿,微吟西日驰。

平明春色霁,两岸好风吹。

去去川途尽,悠悠亲友离。

汉宫成羽翼,伊水弄参差。

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牧童词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