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晒蚬》,是明代诗人唐胄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晒蚬这一行为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首句“一禽戒非孝,罨蜊怜赤族”以禽鸟的视角,表达了对非孝行为的谴责,同时对同类的怜悯之情。接着,“苟时法不禁,况乃意向属”则指出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个人意愿的驱动。
“平生毛错馋,晒蚬一掬足”描述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望,通过晒蚬这一行为满足了口腹之欲。“水暖溪沙清,趁采供欲逐”则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寻找食材的乐趣,以及对新鲜事物的追求。
接下来,“椒盐濈蒜苏,瓦烈风味纳”描绘了食物加工的过程,通过各种调料的搭配,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破齿糟自香,洗尽菜根腹”进一步强调了食物的味道和口感,以及人们对美食的享受。
“珍鼎恐未兼,情私欲献曝”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分享的心态。“死怪河豚痴,癖笑蟹螯独”则是对某些特定食物的特别喜好或厌恶,体现了个人口味的多样性。
“醉乡苟未知,醺眊空醪醁”暗示了诗人对饮酒的享受,以及在酒醉后的状态。“何劳笑粗人,销帐香羔肉”则表达了对世俗偏见的不屑,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体验而非外在的评价。
最后,“人生在适情,秋鲈思乡屋”总结了生活的真谛在于顺应自己的情感,即使身处异乡,也能通过美食寄托思乡之情。“坡仙向来知,愈厌蒸压玉”引用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典故,表达了对美食烹饪方式的偏好,以及对传统烹饪技法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食、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语言生动,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