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扫唐颐庵墓补松

细雨宜松不恶侵,要看参汉长春阴。

千年骨肉寒烟陇,百叶云仍秋露心。

白日乾坤人事换,青山今古世情深。

翠涛声惨愁云鹤,岁岁群悲酹远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拜扫唐颐庵墓时,补植松树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对逝者的深切缅怀。

首联“细雨宜松不恶侵,要看参汉长春阴”,以细雨滋润松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表达了对松树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逝者精神的敬仰和怀念。

颔联“千年骨肉寒烟陇,百叶云仍秋露心”,运用象征手法,将“千年骨肉”比喻为逝去的先人,他们的灵魂在寒烟笼罩的墓地中长眠,而“百叶云仍秋露心”则描绘了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象,虽历经千年,但四季更迭,生命依旧在延续,以此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与敬意。

颈联“白日乾坤人事换,青山今古世情深”,将时间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融入自然景观之中,白日与黑夜、天地万物的更替,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而“青山今古世情深”则强调了自然永恒不变,与人类情感的深厚联系,表达了对逝者永恒存在的信念。

尾联“翠涛声惨愁云鹤,岁岁群悲酹远林”,以“翠涛声”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哀愁,云鹤的愁绪则增添了悲凉的氛围,岁岁年年,人们都会前来祭奠,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声响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祭扫活动的场景,以及人们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对逝者的哀思、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永恒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收录诗词(46)

唐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苟夫人墓

绕水环山拜此坟,孝思今见大将军。

地灵自会埋香骨,天巧今还说旧闻。

卵咽神凭玄鸟降,喙残劳有义乌分。

人生那尽空桑是,翘首漫东望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写怀三首(其一)

人生苟适意,抚景聊自足。

清风吹我窗,明月照我腹。

湖海一念生,云山长在目。

无诗亦放情,有酒安敢独。

朋旧笑谈馀,寻常话心曲。

岁晚扶杖藜,行行问幽菊。

形式: 古风

写怀三首(其二)

人心苟不常,天地也局促。

憔悴对江山,含愁妒花木。

会看百年间,韶光如转毂。

富贵亦等闲,贫贱非我独。

下士茹草根,高轩厌梁肉。

悠悠安足论,两手聊摩腹。

形式: 古风

写怀三首(其三)

鸿皞既已还,羲皇岂终逝。

景运开皇明,圣神代相继。

皋夔拜冕旒,伊周拥丹陛。

顾我何如人,草茅亦遭际。

平生学问心,舒写焉敢蔽。

岂无经世谟,亦有安边计。

董贾一片心,踊跃不自制。

作书献九重,宁为形迹滞。

君臣岂偶然,天地相交济。

谁云畏简篇,要之终无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