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志非啄木在啄虫,利觜似染虫血红。
木外无虫虫在中,外视一啄殊不空。
人嗟木皮遭齧毁,岂知虫多木心死。
木心无蠹木乃荣,安得去国之蠹如此觜。
这首诗名为《啄木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宋自逊所作。诗中通过描写啄木鸟啄食树中的虫子,来比喻人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无奈与选择。
开篇“志非啄木在啄虫,利觜似染虫血红。”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志向不在于啄木鸟这样的小事,而是通过描绘啄木鸟的形象来传递某种信息。啄木鸟之所以啄食树中的虫子,是因为它们具有锐利的喙,可以轻易地穿透树皮,捕捉到藏匿其中的虫子,这也隐含着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木外无虫虫在中,外视一啄殊不空。”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啄木鸟的决心和能力,即使从外表看去树木完整无损,但啄木鸟仍旧能够准确地找到藏匿于其中的虫子,并且每一次啄击都不会白费。这也象征着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不懈追求。
“人嗟木皮遭齧毁,岂知虫多木心死。”这里,诗人通过啄木鸟与树木的关系,表达了外界对于内在真理或核心价值的破坏往往会导致其内部的衰败和死亡。啄木鸟虽然小,但它们不断啄食树中的虫子,反映出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能对更大的存在造成影响。
最后,“木心无蠹木乃荣,安得去国之蠹如此觜。”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在纯净、不受外界干扰时,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与辉煌。而“安得去国之蠹如此觜”则是对外部世界的某种批判或无奈,似乎是在说即使想要摆脱国家或社会中的腐败和黑暗,也像啄木鸟那样难以做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传达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以及对于纯净内在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外界力量干预和破坏的无奈。
不详
[约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字谦父。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文笔高绝,当代名流皆敬爱之。与戴复古尤有交谊。他的词集名渔樵笛谱,《花庵词选》行于世
匣中青镜秋月明,妍嗤毫发无遁形。
人心不同有如面,青铜照面不照心。
人心本灵本虚静,谁实昏之私欲胜。
匣取青铜且勿开,自照心中大圆镜。
又是六年别,浑无一字书。
性宽难得老,交久只如初。
白发添诗集,黄金散酒垆。
行程遍江海,何处是吾庐。
何敢笑人干禄,自知无分弹冠。只将贫贱博清閒。
留取书遮老眼。世上风波任险,门前路径须宽。
心无妄想梦魂安。万事鹤长凫短。
荷叶龟游,庭皋鹤舞,应是秋满淮涯。
昨夜将星明处,仿佛峨眉。
干戈已净银河淡,尘沙不动翠烟微。
邦人道,半月中秋,当歌不饮何为。谁知。
心事远,但感慨登临,白羽频挥。
恨不明朝出塞,猎猎旌旗。
文南一矢澶渊劲,夔门三箭武关奇。
挑灯看,龙吼传家旧剑,曾斩吴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