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其二)绝境亭

高顶宜登望,吾州见地形。

水通蛮国远,山出海门青。

藓径僧行迹,风枝鹤退翎。

公能同众乐,私帑建官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站在高处适合远眺,我州的地形尽收眼底。
水流直通遥远的蛮夷之地,山势从海边的城门般峻峭青翠。
苔藓小径上,僧侣的足迹清晰可见,风吹动树枝,白鹤展翅时羽毛仿佛退去。
您若能与众人共享欢乐,私人财库也可用来修建公共亭阁。

注释

高顶:山顶。
宜:适宜。
登望:登高远望。
吾州:我们的州府。
地形:地势。
水通:水流连通。
蛮国:古代对边远地区的称呼。
远:遥远。
山出:山势延伸。
海门:海港入口。
青:青翠。
藓径:长满苔藓的小路。
僧行迹:僧侣行走的痕迹。
风枝:被风吹动的树枝。
鹤退翎:鹤在风中收起羽毛。
公能:您如果能够。
同众乐:与众人共享快乐。
私帑:个人的财富或资金。
建官亭:建造公共亭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所见的壮观景色,以及对友人水心先生的敬仰之情。首句"高顶宜登望"表达了登高远眺的乐趣,接下来"吾州见地形"点明了观察的地点和视角。"水通蛮国远"展现了水路的深远,连接着远方的蛮夷之地,显示出地理的辽阔。

"山出海门青"一句,通过描绘青山直插海门的景象,给人以壮丽而开阔的感觉。"藓径僧行迹"则转向细致入微,描绘了小径上的苔藓和僧侣行踪,增添了宁静与禅意。"风枝鹤退翎"进一步借风中的树枝和鹤羽,寓言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公能同众乐,私帑建官亭",表达了对水心先生的赞美,他不仅关心公众福祉,还用自己的私人财富建设了这座供众人享乐的官亭,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公益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人物品德的赞美,展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特色和对人的道德品质的推崇。

收录诗词(266)

徐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灵晖,自号山民。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 字:道晖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211

相关古诗词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其四)茶山堂

片山唐国赐,茶有数根留。

几番见人说,今朝还独游。

远波分段白,宿霭向晴收。

却有觉庵主,犹能学道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其一)宿觉庵

公说曹溪事,经今六百年。

庵基平地筑,碑记远人传。

种竹初遮日,疏岩只欠泉。

自当居鼎鼐,岂在学修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翁灵舒冬日书事(其三)

十日南山雪,今朝又北风。

烧冲崖石断,梅映野堂空。

难语伤时事,无成愧野翁。

一生吟思味,独喜与君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和翁灵舒冬日书事(其二)

秀句出寒饿,从人笑过清。

步溪波逐影,吟竹鸟应声。

酒里安天运,春边见物情。

耕桑犹罄乐,何事可营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