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叶蒲团歌赠叶世美

江南六月火云卷。家家人制蒲葵扇。

馀叶留将缉绿蓑,山僧巧设閒方便。

规成璧月影团团,堪作蒲团堪作簟。

碧眼胡僧航海来,手里摩挲目未见。

有时胡跪白真言,有时趺坐拈珠串。

茆檐向月转经残。一片琉璃挂壁寒。

中林借作常供具,棐几明窗静处安。

閒阶净扫明如拭,剥啄无人户返关。

泉声战茗来松阁,花影移阴过药栏。

携将芳径衬苔滑,藉向花茵点蕊斑。

青蒲叶叶具禅意。输与中林识真味。

销金帐里红氍毹,几人抹杀閒风致。

虚白道人口谈天。方床木板坐无毡。

寄与中林栲栳物,倦时好枕石头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葵叶蒲团歌赠叶世美》是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六月的景象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悟。

开篇“江南六月火云卷”,以夏日炎炎的景象引入,紧接着“家家人制蒲葵扇”,描绘了人们在酷暑中使用蒲葵扇纳凉的情景。接着“馀叶留将缉绿蓑”,巧妙地将剩余的叶子编织成绿色的蓑衣,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规成璧月影团团,堪作蒲团堪作簟”两句,将蒲葵扇比作璧月,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暗示了蒲葵扇的实用价值。接下来“碧眼胡僧航海来,手里摩挲目未见”,描述了一位来自远方的僧人,手中拿着未曾见过的物品,充满了神秘感。

“茆檐向月转经残”描绘了僧人在月光下诵经的场景,“一片琉璃挂壁寒”则通过琉璃的反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庄严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中林借作常供具,棐几明窗静处安”,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以及在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閒阶净扫明如拭,剥啄无人户返关”描绘了庭院的整洁与宁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随后的“泉声战茗来松阁,花影移阴过药栏”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美好。

最后,“携将芳径衬苔滑,藉向花茵点蕊斑”通过行走于芳径、坐在花茵上的细节,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青蒲叶叶具禅意”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南夏日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玄阳道人

玄阳道人冰雪姿,铜冠羽扇鹤氅衣。

庞眉斑鬓貌婴儿,三花聚顶施华滋。

庐中丹阙白玉墀,骖驾素鸾驭赤螭。

昔在终南采蕨薇,今向罗浮撷紫芝。

相逢石上歌竹枝,挥手云山从此辞。

形式: 古风

病中承王侍御老师分惠药金赋此奉谢

五羊城中地一片。轻车沓沓游尘卷。

柏府门前对巷居,镇掩双扉人不见。

十日九日雨迷离。乞火不来朝烟迟。

或过禅堂趁净饭,有时淅米寄邻炊。

坊头酒价亦不贵。病眼年来没兴味。

箧中剩有鹔鹴裘,不兑酒钱兑药费。

茆檐向日曝芝苓。手掬清泉注瓦瓶。

按图且学轩辕势,无事但看神农经。

残方屡试效难取。走向街头寻药谱。

可奈囊空无一钱,措大文章贱于土。

低头不肯向时人。绣衣使者惠金频。

谁云霜威凛如许,吹入寒崖便是春。

形式: 古风

小雨池上同韩孟郁对酌

夜听滴沥溜檐响。纸窗划电明如晃。

朝来积水漫平池,萍叶离离沿阶上。

我家剩水绕门前。绿筱丛中泊钓船。

湘帘捲练平如席,梦里潮声到枕边。

朅来市上红尘走。僦居徒傍官衢口。

半亩方池澹不流,更无隙地栽花柳。

今朝疑对辋川图。曲阑干外看模糊。

强将芥子投杯沼,陆地岂必非江湖。

乡心对此全消遣,况有高人问酒沽。

形式: 古风

梁国桢寄曹溪露茶兼订住山之约答之

曹溪老僧斲石骨。种得芽茶细似发。

白露才过三两日,青布裹头笼焙出。

嗅香果足醒心魂。郑重封函远记存。

我曾一饮曹溪水。中泠惠山只如此。

城中止数蟹眼潭。三十铜钱买一坛。

我对佳茶想佳水,今年定住曹溪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