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桢寄曹溪露茶兼订住山之约答之

曹溪老僧斲石骨。种得芽茶细似发。

白露才过三两日,青布裹头笼焙出。

嗅香果足醒心魂。郑重封函远记存。

我曾一饮曹溪水。中泠惠山只如此。

城中止数蟹眼潭。三十铜钱买一坛。

我对佳茶想佳水,今年定住曹溪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曹溪老僧种植的芽茶的赞美,以及对曹溪水的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茶叶从生长到烘焙、封存的过程,以及其香气能唤醒心灵的独特魅力。诗中提到的“白露”时节,暗示了茶叶采摘的最佳时机,而“青布裹头笼焙出”则生动地描绘了茶叶烘焙的场景。

诗人还提到了与梁国桢之间的约定,表达了希望在曹溪庵定居的愿望。通过“我对佳茶想佳水”,诗人将茶与水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两者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最后,“今年定住曹溪庵”的决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曹溪的喜爱,也表达了他对茶道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通过对茶叶和水的描写,展现了中国茶文化中的美学和哲学思想,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拂道人夜话

世事茫茫无定所。昨日阴晴今日雨。

几场春梦梦中参,一盏青灯灯下语。

怀中心事口中言。欲吐不吐耳属垣。

殷勤赠君一片铁。袖里摩挲肝胆裂。

形式: 古风

长歌赠李嗣良

吾家嗣良青莲后。新诗百篇酒数斗。

自言诗与酒相成,混沌元从醉梦剖。

瞹瞹玄黄窅未分,尔时一线灵光浏。

隍中之鹿甑边人,醒来摸捉原无有。

刮面旋风入耳轮,急沈松煤挥秃帚。

诗喉涩处酒灌浇,酒兴慵时诗擞抖。

万斛明珠似涌泉,通体琉璃含锦绣。

来游五岭不知年,酒伴诗朋靡不叩。

时过白社必攒眉,或醉红裙辄濡首。

高谈每动公卿坐,里巷酸儒或掩口。

暇叩中林手一编,顾谓髯公首肯否。

髯公亦是一酸儒,称诗只解陈窠臼。

勺酒入唇便倾倒,眼花落井扶墙走。

嗣良笑我非丈夫,我言醉醒不在酒。

譬如诗趣非关诗,千古几人露眼手。

曲栏花下写乌丝,一片斜阳挂户牖。

形式: 古风

曾文卿见赠诗扇辄答

耳君香名业已久。卢生向我大誇口。

掌珠怀月底般明。争似曾郎标格清。

曾郎与我才相识。纨扇缄题劳寄忆。

诗比飞泉一派清,流出禺山千仞碧。

挹君风度读君诗。转忆临流挥洒时。

形式: 古风

赋得衡山送张明府还龙门

望衡山,衡山高不极。七十二峰头,峰峰如列戟。

三十八洞泉,泉泉通地脉。

祝融崚嶒倚天外,芙蓉石廪势如掷。

瑶函漶没几千秋,中馀玉宇不可识。

非但列宿应机衡。人文往往发休徵。

伊山古屋读书处,至今紫雾屯青冥。

我公早毓衡山秀。气吞云梦常八九。

探奇欲蒐洪荒前。文雅直追宋屈后。

登坛一啸雄风来。化为云雨遍苍垓。

天南两地行云过,次第薰风桃李开。

回风披拂甘棠树。昼永鸣琴坐清署。

彩笔雄驱七泽涛,翰墨淡扫潇湘雨。

花前小队缓辔行,章缝竹马杂交道。

不独解推怜赤子。也能吐握下儒士。

江南二月春和煦。星轺卑发邮亭路。

不尽扳辕卧辙情,空馀下榻鸣琴处。

岭云楚水望迢迢,中天衡岳倚晴霄。

缄情惟有衡阳雁,翘首龙门天路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