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云亭

出门见南山,喜逐松径行。

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

长山绕井邑,登望宜新晴。

州渚曲湘水,萦回随郡城。

九疑千万峰,嵺嵺天外青。

烟云无远近,皆傍林岭生。

俯视松竹间,石水何幽清。

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

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

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

形式: 古风

翻译

走出门外看见南山,欢喜地沿着松树小道前行。
渴望攀上最高处眺望最远处,终于到达了白云缭绕的亭子。
连绵的山峦环绕着村庄城市,雨后初晴时登高远望最为适宜。
河流中的沙洲弯弯曲曲随着湘水流淌,环绕着郡城蜿蜒。
九嶷山的千万座峰峦,在天边青翠而遥远。
无论远近,烟云都依傍着山岭和树林生成。
低头看松竹之间,石头和流水多么幽静清澈。
它们倒映在门窗之中,明亮得像镜子一般。
什么人沉浸在深深的忧愁中,喝得大醉仍未清醒。
与我一同登山临水,为的是让你的心性得到安宁。

注释

出门:走出家门。
南山:南面的山。
喜逐:高兴地跟随。
松径:松树间的小路。
穷高:极尽高处。
极远:最远的地方。
白云亭:被白云环绕的亭子。
长山:连绵的山。
井邑:乡村与城市。
新晴:雨后初晴。
州渚:河中小洲。
曲:弯曲。
湘水:湖南的湘江。
萦回:盘旋环绕。
九疑:九嶷山,位于湖南南部。
千万峰:形容山峰众多。
嵺嵺: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天外青:远在天边,颜色青翠。
烟云:烟雾和云彩。
无远近:不论远近。
傍:依傍,依靠。
俯视:向下看。
松竹间:松树和竹子之间。
石水:石头和水。
涵映:倒映。
满轩户:遍布门窗内外。
娟娟:明亮美好的样子。
何人:什么人。
病惛浓:深陷于忧愁或醉态中。
积醉:长时间醉酒。
登临:登山临水,指游览山水。
为君:为了你。
安性情:使心情平和安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开篇“出门见南山,喜逐松径行”即设定了一个清新的画面,诗人走出家门,看到南边的高山,就沿着松树的小路前行,表达了一种喜悦和自由的情感。

随后,“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诗人追求登高望远,最终来到了名为“白云”的亭子,这里的“穷”字用得好,既有探索极致的意味,也透露出对自然之美的不懈追求。

下片“长山绕井邑,登望宜新晴。州渚曲湘水,萦回随郡城”,则描写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连绵的高山环抱着居民的集镇(井邑),诗人在高处眺望,适逢天气清新;而河流蜿蜒曲折,伴随着古老的城池。这里的“宜新”和“萦回”,生动地描绘了山水间的静谧与柔美。

再往下,“九疑千万峰,嵺嵺天外青。烟云无远近,皆傍林岭生”,则是对山势的壮观描述和对自然之神秘感受的表达。山峰连绵,无尽如海;“九疑”、“千万峰”用来形容山的层叠与众多,而“嵺嵺天外青”则表现了山色与天相接,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烟云在这里没有远近之分,都生长于林间和岭上,增添了一种神秘而自然的气氛。

紧接着,“俯视松竹间,石水何幽清”,诗人低头俯瞰,从松竹之间望去,看到石头与流水相连,显得异常幽静。这里的“俯视”、“何幽清”都在强调一种宁静和安详。

随后,“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则写到了室内景象,窗棂间透射进来的光线把整个空间照得明亮而洁净,犹如一面清澈的镜子。诗人用“涵映”、“娟娟”来形容光线和空间,生动传神。

最后,“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则是一种对酒精美好感的抒发。诗中提到有人饮酒过度,沉迷其中而不自知,而诗人却邀请这种状态的朋友一起登临山亭,以此来平复他们的情绪,寻找内心的安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登殊亭作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形式: 古风

詶裴云客

自厌久荒浪,于时无所任。

耕钓以为事,来家樊水阴。

甚醉或漫歌,甚闲亦漫吟。

不知愚僻意,称得云客心。

云客方持斧,与人正相临。

符印随坐起,守位常森森。

纵能有相招,岂暇来山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酬孟武昌苦雪

积雪闲山路,有人到庭前。

云是孟武昌,令献苦雪篇。

长吟未及终,不觉为凄然。

古之贤达者,与世竟何异。

不能救时患,讽谕以全意。

知公惜春物,岂非爱时和。

知公苦阴雪,伤彼灾患多。

奸凶正驱驰,不合问君子。

林莺与野兽,无乃怨于此。

兵兴向九岁,稼穑谁能忧。

何时不发卒,何日不杀牛。

耕者日已少,耕牛日已希。

皇天复何忍,更又恐毙之。

自经危乱来,触物堪伤叹。

见君问我意,只益胸中乱。

山禽饥不飞,山木冻皆折。

悬泉化为冰,寒水近不热。

出门望天地,天地皆昏昏。

时见双峰下,雪中生白云。

形式: 古风

演兴四首(其二)讼木魅

登高峰兮俯幽谷,心悴悴兮念群木。

见樗栲兮相阴覆,怜梫榕兮不丰茂。

见榛梗之森梢,闵枞橎兮合蠹。

槢桡桡兮未坚,椲桹桹兮可屈。

樒林樽兮不香,拔丰茸兮已实。

岂元化之不均兮,非雨露之偏殊。

谅理性之不等于顺时兮,不如瘗吾心以冥想。

终念此兮不怡,佁予莫识天地之意兮。

愿截恶木之根,倾枭獍之古巢。

取囗童以为薪,割大木使飞焰。

徯枯腐之烧焚,实非吾心之不仁惠也。

岂耻夫善恶之相纷,且欲畚三河之膏壤。

裨济水之清涟,将封灌乎善木。

令橚橚以梴梴,尚畏乎众善之未茂兮。

为众恶之所挑凌,思聚义以为曹。

令敷扶以相胜,取方所以柯如兮。

吾将出于南荒,求寿藤与蟠木。

吾将出于东方,祈有德而来归。

辅神柽与坚香,且忧颙之翩翩。

又愁㺠之奔驰,及阴阳兮不和。

恶此土之失时,今神柽兮不茂。

使坚香兮不滋,重嗟惋兮何补。

每齐心以精意,切援祝于神明。

冀感通于天地,犹恐众妖兮木魅。

魍魉兮山精,山误惑于灵心。

经绐于言兮不听,敢引佩以指水,誓吾心兮自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