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十咏(其四)凌烟嶂

嵚崟才数仞,逦迤极幽致。

藤萝与苔藓,蔓延相□□。

青天鍊可补,沧海鞭难至。

造物者何为,并此侪魑魅。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这座山峰仅高几仞,曲折深远展现出幽深的意境。
藤蔓和苔藓交织生长,密布其上难以形容。
即使是青天也能修补,但用沧海之鞭也无法触及。
造物主为何要创造这些,将它们与魑魅同列?

注释

嵚崟:形容山势险峻。
数仞:形容高度,仞是古代长度单位。
逦迤:曲折连绵的样子。
幽致:幽深而富有情趣。
蔓延:延伸、扩展。
相□□:相互缠绕或覆盖,此处可能缺失一个动词,可以理解为‘互相缠绕’。
鍊:炼,指修补天空。
沧海:大海。
鞭难至:鞭子难以触及。
造物者:创造万物的神灵。
侪:同类,等同。
魑魅:神话中的山精怪兽,这里比喻邪恶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景图。"嵚崟才数仞,逦迤极幽致"中的“嵚崟”指的是高峻的山峰,“数仞”则形容山势连绵不绝,而“逦迤”和“幽致”共同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幽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宁静的自然之中。

接下来的"藤萝与苔藓,蔓延相□□"则是对山间植物生长的细腻描写。藤萝和苔藓象征着生命力顽强且不受外界干扰,它们在岩石缝隙中蔓延,形成一幅自然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画面。

"青天鍊可补,沧海鞭难至"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山的敬畏之情。"青天"象征着高远无垠的天空,而"鍊"则意味着修补或填充。这里强调的是,即使是那看似可以触及的天空,也有其不可企及的一面。而"沧海鞭难至"中的“沧海”比喻广阔无边,"鞭"则象征着人类欲望的延伸。整句话强调了自然界的辽远与人类欲望的局限。

最后一句"造物者何为, 并此侪魑魅"是诗人对自然造物主者的疑问和感慨。“侪”字在这里意味着接近或亲近,“魑魅”则指的是山中神秘而又不可捉摸的力量。诗人通过这样的提问,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奥妙与深邃之处的敬畏和探索。

整首诗以其清新隽永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既壮丽又神秘的山中风景画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界深层次美好与不可知之处的思考。

收录诗词(10)

刘仲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山十咏(其九)读易堂

八卦既成列,幽赞天地功。

邈哉九圣意,究此□堂中。

□机□严□,华□□涧松。

□□理傥析,欲游学□踪。

形式: 古风

南山十咏(其三)涵晖谷

嵌空在山半,天设兹闲敞。

清虚生昼白,高迥传遥响。

穷应到真境,憩暂祛烦想。

岩石如可耕,此地堪长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南山十咏(其八)集儒阁

飞阁敞东轩,俯瞰长江泻。

晨霞晃梁际,晴虹隐波下。

诸生肄业馀,群吏时享罢。

清风四座来,兹焉纵嘉话。

形式: 古风

南山十咏(其二)薰风亭

兹亭最高峙,势与群峰仵。

层轩一以临,万物皆下顾。

赓歌音久绝,缔构意何古。

猿鸟岂有知,腾翔如率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