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十咏(其二)薰风亭

兹亭最高峙,势与群峰仵。

层轩一以临,万物皆下顾。

赓歌音久绝,缔构意何古。

猿鸟岂有知,腾翔如率舞。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座亭子高高耸立,仿佛与周围的山峰对抗。
在层层叠叠的阁楼上俯瞰,万物尽收眼底。
歌声已经很久没有响起,建造的构思多么古老。
猿猴和鸟儿怎能理解,它们翩翩起舞般地飞翔。

注释

兹亭:这座亭子。
最高峙:高高耸立。
势:形势。
群峰仵:周围的山峰对抗。
层轩:层层叠叠的阁楼。
一以临:全部俯瞰。
万物:所有事物。
下顾:向下看。
赓歌:歌声。
音久绝:很久没有响起。
缔构:建造构思。
意何古:多么古老。
猿鸟:猿猴和鸟儿。
岂有知:怎能理解。
腾翔:飞翔。
如率舞:像舞蹈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峦景象,诗人站在高处的薰风亭上,俯瞰着群峰和万物。这里面的“兹”字有指示之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用来特指薰风亭;“仵”则表示比喻,与其他山峰相比显得特别高大。诗人通过层层叠起的轩辕(古代宫殿或楼阁的一种建筑形式),营造出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

下一句中的“赓歌”指的是长久不绝的歌声,可能是指从前在此处留下的文化遗迹或者诗人的情感寄托。“缔构意何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和对过去的怀念。这里面的“缔构”有建筑或创作的意思,而“意何古”则是在问这种意境是从哪个时代传承下来的。

最后两句则转向自然界,通过猿鸟的动态来形容它们似乎在进行一场舞蹈。这里面“岂有知”表达了诗人对于猿鸟是否能理解这份美景的疑问,而“腾翔如率舞”则是对猿鸟飞跃、跳舞般姿态的生动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10)

刘仲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山十咏(其十)□书院

凿石导行径,刊木罗居室。

微云□总户,青岚照缃帙。

洁士□□堵,志人轻尺璧。

况近□山水,勉旃此游息。

形式: 古风

南楼

雁过危栏字字愁,谁将官柳系行舟。

不知东去大江水,流出西川第几州。

汉上仅遗孤垒在,斗边忽见数星浮。

夜深莫问当年事,不是祢衡鹦鹉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黄石公祠

我昔读汉史,心师张子房。

从容辅汉室,功成复翱翔。

皆由受师训,知进退存亡。

我本田舍儿,本志在退藏。

因缘遇真主,招聘助发扬。

五年寄京国,心志不皇皇。

亦由宿志定,万事皆秕糠。

今日得归来,素志今得偿。

舣舟阿县下,骑马达祠堂。

伏行仙遗像,我志愈激昂。

誓归东村住,心祈契空苍。

庶可见张子,侍翁入帝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问田夫

清晨出柴扉,偶遇耕田夫。

为问尔田间,近曾得雨无。

田夫欣欣言,旱势早已苏。

昨午云四合,一雨半日馀。

高下粗沾溉,芃然蔼菑畬。

老夫闻此言,欣怿当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