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容甫归北都

先生读书不下堂,堂上有客语浪浪。

弟子出观如堵墙,怪君眉彩生光芒。

北都晁夫子,一别久相望。

君来道信问,使我开肺肠。

三日不改服,犹觉芝兰香。

平生寡投分,一笑且云乐。

慇勤发黄卷,钝吻悭应酢。

大杵撞哑钟,已厌音响恶。

更惭河伯观,未易穷海若。

索寞岁华晚,飕飕黄叶秋。

归心剧流水,忽忽不可留。

固知此鳣鲸,肯托寻常沟。

直须见老聃,可化南荣俦。

海州岁有冲天鹄,卵如萍实光琢玉,蜀鸡眇然何敢伏。

羽成不须求日浴,一举将惊万人目。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生专心读书从不上堂,堂上常有客人喧哗声浪浪。
弟子们远远观看像堵墙,惊奇先生眉宇间闪烁着光芒。
北都的晁夫子,长久以来我都在思念你。
你来访带来问候的信息,让我心中豁然开朗。
三天不换衣裳,还能闻到书卷中的芝兰香气。
平生交往少,一笑便觉得快乐无比。
你热情地翻开黄卷,我笨拙的回应显得不足。
大声朗读如大杵撞钟,已厌倦了嘈杂的声音。
更惭愧的是,我难以像河伯那样深入理解大海。
岁月寂寥,秋风萧瑟,落叶飘零。
归乡之心如急流,无法停留。
我深知这等人物,怎会屈身于平凡的沟壑。
只有见到老子那样的智者,才能与南荣这样的贤者比肩。
海州每年都有冲天之鹄,蛋壳如浮萍般晶莹如玉,蜀地的鸡也不敢妄自尊大。
它们羽翼丰满无需沐浴阳光,一飞冲天必令万人瞩目。

注释

浪浪:形容声音嘈杂。
堵墙:比喻弟子们站立不动的样子。
晁夫子:对友人的尊称。
肺肠:心情,内心。
芝兰香:比喻书卷中的智慧气息。
寡投分:交往少,知己稀。
悭应酢:笨拙地回应。
大杵撞哑钟:形容大声朗读。
河伯观:比喻深入理解。
飕飕:形容秋风声。
鳣鲸:比喻杰出的人物。
老聃:老子,古代哲学家。
南荣俦:南荣一类的贤者。
冲天鹄:比喻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卵如萍实:比喻蛋壳的精致。

鉴赏

这首宋诗是释斯植赠予友人李容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李容甫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赞赏。首句“先生读书不下堂”描绘了李容甫专注读书的形象,即使有客来访也毫不分心。次句“堂上有客语浪浪”则写出环境的热闹与李容甫的静心对比。

“弟子出观如堵墙,怪君眉彩生光芒”运用比喻,形容弟子们簇拥着李容甫,惊叹他的风采。接下来,诗人提及北都的晁夫子,表达对李容甫的思念之情,并通过信件交流,感到心灵得到了舒展。

“三日不改服,犹觉芝兰香”赞美李容甫的品格如芝兰般芬芳,即使长时间未见,其影响仍然存在。诗人感叹两人交往不多,但能共度欢乐时光。随后,诗人以读书为喻,表示自己笨拙的回应无法与李容甫的才思相比。

“大杵撞哑钟,已厌音响恶”形象地描述了与李容甫交谈的愉快,即使语言粗犷,也令人愉悦。诗人自谦不如河伯观海,难以与李容甫的博学相比。接着,诗人感慨岁月匆匆,秋意萧瑟,心中归乡之情急切。

最后,诗人以海州特产的冲天鹄和光洁如玉的卵蛋作比,暗示李容甫的非凡才华,期待他能像这些不凡之物一样,一鸣惊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和期待。

收录诗词(146)

释斯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故人之江东

凤城花气浥旌旗,又见春风上马时。

不是灞桥难话别,垂杨空折去年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闻子规

十年已起故乡情,客里凄凉不耐听。

啼到蜀天空有恨,水流依旧月还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挽周彦良

白首功成未十年,寡妻相吊泣江干。

诗名似水声还远,世事如云梦已残。

杨柳满堤人去后,海棠深巷雨初乾。

东风忽起青山泪,虽有君书不忍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铁笛倦长吹

铁笛倦长吹,虚空剑寒倚。

俯仰阴晴天,泰山不可视。

荡桨归白云,回首沧波里。

人生无百年,世事已如此。

既与荣辱同,兴废乃相似。

春风从何来,纷纷竞桃李。

至士本无心,误为诗所使。

纵步夕照间,养性在芳芷。

天涯一夜杜鹃愁,万里行人度湘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