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四首(其三)

北阙平临汉,西山迥接秦。

风尘偏作吏,梅柳畏逢春。

盗贼沧江起,征输赤县频。

生涯俱浩荡,世路正艰辛。

日月余愁鬓,乾坤有病身。

何能遂倚剑,祗自失垂纶。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宗臣所作的《伤春四首》之三,通过描绘个人在官场中的困顿与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无奈之情。

首联“北阙平临汉,西山迥接秦”以壮丽的山河景象开篇,象征着国家的辽阔与宏伟,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北阙象征朝廷,西山则代表远离朝廷的偏远之地,两者对比,既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也隐喻了诗人与权力中心的距离感。

颔联“风尘偏作吏,梅柳畏逢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官场生活状态。风尘比喻官场的纷扰与不公,作吏则是对自己身份的自嘲。梅柳逢春本是自然界美好的景象,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畏惧之事,暗示了他对春天带来的新希望与生机感到不安,可能预示着更多的挑战与压力即将到来。

颈联“盗贼沧江起,征输赤县频”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盗贼横行,百姓生活困苦,频繁的赋税征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与民不聊生的状况。

尾联“生涯俱浩荡,世路正艰辛。日月余愁鬓,乾坤有病身。何能遂倚剑,祗自失垂纶”总结了诗人的整体感受。浩荡的生涯与艰辛的世路,象征着人生的不易与追求的艰难。愁鬓与病身则是岁月与生活的痕迹,表现了诗人的疲惫与无奈。倚剑与垂纶分别代表了诗人内心渴望改变现实与寻求逃避的愿望,但最终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的残酷。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与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伤春四首(其四)

野阔时仍鸟,山寒昼不花。

最怜簪冕客,何事管弦家。

驰马去朝日,登楼起暮霞。

青门悬万里,白发阻三巴。

天地方戎服,江湖况使槎。

独将留滞色,惆怅对春华。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同茂秦于鳞南溪泛舟

昔贤悲曲水,今日俯长河。

路险难车马,桥荒先薜萝。

乱青来涧草,新绿散渠荷。

千嶂尊中落,孤槎天上过。

醉余燕市酒,狂识楚人歌。

鸿雁飞何急,琵琶恨与多。

云留仙客履,日落野渔蓑。

风雨萧然至,吾如幽思何。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送沈仪部子文之留都

送君春雨后,把袂暮云前。

绿鬓同禁日,青袍共住年。

人言能拾紫,吾意在谈玄。

汉苑长杨赋,吴门折柳篇。

才名时辈重,世俗宦情偏。

梓里今垂绶,花岩昔问禅。

桥从乌鹊入,台是凤凰传。

早晚贻瑶草,双鸿迟北燕。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病中二首(其一)

浮世岂非昔,长愁直至今。

风尘游子病,药草故人心。

白日销危坐,青山入苦吟。

帘窥新竹细,台惜落花深。

畏路甘名隐,浮生肯陆沉。

独将酬主念,久矣负投簪。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