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祖择之

人生荣与辱,百变似浮云。

自有穷通定,徒劳得丧分。

消愁唯有酒,娱意莫如文。

方寸常萧散,其馀何足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人生的荣华和耻辱,变化无常就像天上的浮云。
命运自有穷困和通达的定数,得到和失去都是徒然的分别。
消除忧愁唯有借助酒,娱乐心灵莫过于文学。
内心常常平静如水,其他的就无需多言了。

注释

人生:指人的生活经历。
荣与辱:荣耀和羞辱,荣誉和耻辱。
浮云:比喻变化不定的事物。
穷通:困厄和顺利。
得丧:得到和失去。
消愁:消除忧愁。
酒:酒精饮料,这里指借酒浇愁。
娱意:娱乐心情,使心情愉快。
文:文学,这里指通过阅读或创作文学来寻求乐趣。
方寸:指人心,内心。
萧散:形容心境平静,不为外物所扰。

鉴赏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个人的态度的思考。"人生荣与辱,百变似浮云"两句,通过将人生的荣辱变化比作飘渺的浮云,表现出一种超脱和豁达的情怀。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生哲理,也反映了作者面对世事变迁时的内心平静。

"自有穷通定,徒劳得丧分"进一步表明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人生的贫富贵贱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必过于劳心。这里的“徒劳”和“丧分”,则是对那些不符合天命而瞎努力者的讽刺。

接下来的"消愁唯有酒,娱意莫如文"两句,则是在表达面对人生无常时,作者选择用饮酒和文学来暂时忘却忧愁。"酒"在这里代表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而"文"则是指诗歌书籍等文化艺术,是一种更高级、更纯粹的精神寄托。

最后两句"方寸常萧散,其馀何足云",则是在表达即使是心中那一丁点的忧愁,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了。这里的“方寸”指的是心田,而“萧散”则形容那些烦恼和忧愁已经不再重要,自然消失。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变化的观察,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的小资态度。这也反映了作者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生时,所采取的一种豁达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茹屯田知无为军

叠鼓鸣铙迎候新,军牙孑孑倚淮津。

聊应衣绣过乡曲,不作引章惊故人。

荻迸短芽淝水暖,荷浮圆叶漅湖春。

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赵殿丞归成都

蜀栈锦衣来,高堂绶笥开。

恩辉同日至,喜色共春回。

驷马过邻社,朝裾捧寿杯。

吾生无此乐,空使寸心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晁校理知怀州

鸡犬相闻桑柘春,风光明润帝乡邻。

群峰斜转太行角,万谷同趋马颊津。

簪组倾都邀别袂,壶浆满路候行尘。

非君厌薄承明直,天子方今重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晁秘丞通判雄州

少傅名德重,蔚然人物师。

群孙满丹穴,嘉瑞尽长离。

勿叹毛羽短,已惊文采奇。

勉哉勤志业,馀庆未应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