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闰中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哀愁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
"摩挲倦眼一登楼,雁落寒声半古愁。"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在秋天登上高楼,望着远处飞行的大雁,心中充满了古典的忧郁之情。"摩挲"是揉搓的意思,表明诗人的眼睛因为疲惫而揉搓;"倦眼"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劳顿和困倦。"雁落寒声"更增添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感,"半古愁"则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怀念和忧伤。
"付与老天推甲子,径将明月闰中秋。" 这两句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以及对现实的淡然态度。"甲子"是中国古代纪年的一个循环周期,每60年为一轮,"推"则意味着时间的不断流转;"径将明月闰中秋"则是诗人面对着明亮的月光,感受着深秋之夜的宁静与孤独。
"功名不直一杯水,人世宁须万户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破和超脱。"功名不直一杯水"意味着功名如同流水,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人世宁须万户侯"则是在说,即便是拥有万户侯的富贵,也不过是红尘俗世中的一部分。
"坐对青山谈到此,政应举白与君浮。" 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在向朋友倾诉自己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坐对青山"是面对着那静默无声的自然;"谈到此"则是在说,到了这个地步,就应该放下一切世俗的纷扰;"政应举白与君浮"可能是在暗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愿意与朋友一起在精神上得到解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